
n. 自我表現,追求自我滿足
I was on an ego trip and only cared about earning a fortune.
我自命不凡,隻關心賺大錢。
It is not an ego trip, it is a respect trip for the fans.
這不是表現自我的時刻,是向球迷表示尊敬。
We think John is a fink pacifist on a super ego trip, she said.
她說:“我們認為約翰是個極力追名逐利、喜歡告密的和平主義者。”
The usual explanation for such weak performance is that the outfit has been captured by its executives, while the unpaid board are on an ego trip.
對于這種差勁表現通常的解釋是,整個機構已為主管們所俘獲,而沒有報酬的董事會則隻是追求個人滿足。
The usual explanation for such weak performance is that the outfit has been captured by its executives while the unpaid board are on an ego trip.
對于這種差勁表現通常的解釋是,整個機構已為主管們所俘獲,而沒有報酬的董事會則隻是追求個人滿足。
"ego trip"是一個英語俚語,指某人為了滿足自我優越感或獲取關注而做出的行為,通常帶有貶義,暗示行為者過度關注自身形象或成就。該詞由"ego"(自我)和"trip"(旅程)組成,比喻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旅程"。
具體含義解析
核心定義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ego trip描述"通過特定行為刻意強化自我價值感"的心理狀态,常見于職場、社交或創作場景。例如在團隊合作中獨攬功勞,或在社交媒體頻繁炫耀成就。
行為特征
美國心理學會(APA)指出,此類行為常伴隨三個特征:
與相關概念的區别
不同于健康的自信心(self-confidence),ego trip更接近自戀傾向(narcissism)。哈佛大學心理學研究顯示,長期沉浸于ego trip可能降低人際關系信任度。
詞源與應用
該詞最早出現于1960年代美國反主流文化運動,原指通過緻幻藥物獲得自我認知,後演變為諷刺盲目自大的行為。現代多用于商業管理與社交媒體研究領域,例如描述網紅過度包裝人設的現象。
“Ego trip”是一個英語短語,通常指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個人滿足或提升自我形象的行為,常帶有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A wine cellar is a sanctuary, a museum, or an ego trip.”(建造酒窖可能是出于個人滿足的追求)。
“This teacher always egotrips and the students don't like him.”(這位老師總愛表現自己,學生不喜歡他)。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以參考權威詞典(如、2、6)。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