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二氫膽紅素
Dihydrobilirubin,中文通常稱為二氫膽紅素,是膽紅素在腸道内代謝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中間産物。
在人體内,衰老紅細胞分解産生的血紅素經過一系列轉化後,首先形成未結合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未結合膽紅素在肝髒内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形成結合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然後隨膽汁排入腸道。
在腸道中,結合膽紅素被腸道細菌(主要是厭氧菌)的酶作用,首先被還原成一系列中間産物。Dihydrobilirubin 就是這個還原過程中的關鍵中間體之一。具體來說,腸道細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會去除膽紅素上的葡萄糖醛酸,隨後細菌的還原酶(如膽紅素還原酶)逐步将膽紅素分子中的乙烯基橋(-CH=CH-)還原成乙基橋(-CH2-CH2-)。在這個還原步驟中,膽紅素首先被還原成二氫膽紅素(Dihydrobilirubin),然後進一步被還原成中膽紅素(Mesobilirubin),最終被還原成無色的尿膽原(Urobilinogen)。
因此,dihydrobilirubin 的本質是膽紅素在腸道細菌還原作用下,其中心亞甲基橋被部分還原(通常是一個乙烯基被還原成乙基)後形成的化合物。它是膽紅素代謝為尿膽原鍊式反應中的一個必需步驟。尿膽原大部分隨糞便排出(氧化後成為糞膽素,使糞便呈黃色),小部分被腸道重吸收進入肝腸循環,最終經腎髒排出(成為尿膽素,使尿液呈黃色)。
理解 dihydrobilirubin 有助于深入認識黃疸的發病機制和實驗室鑒别診斷。例如,如果腸道菌群失調或腸道缺乏(如新生兒),膽紅素還原成二氫膽紅素及後續産物的過程受阻,可能導緻膽紅素在腸道停留時間延長或發生其他轉化。
分子式: $$ce{C33H42N4O6}$$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您查詢的“dihydrobilirubin”可能是一個拼寫錯誤或非常規術語。根據現有醫學資料,更常見的相關術語如下:
膽紅素(Bilirubin)
是血紅蛋白分解的代謝産物,呈橙黃色,存在于膽汁中。當血液中膽紅素濃度過高時,可能引發黃疸。
膽綠素(Biliverdin)
膽紅素的前體物質,呈綠色,在血紅蛋白分解過程中生成,隨後被還原為膽紅素。
可能的混淆點
建議:請确認術語拼寫或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更精準解答。若需膽紅素相關機制或臨床意義,可進一步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