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二氢胆红素
Dihydrobilirubin,中文通常称为二氢胆红素,是胆红素在肠道内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
在人体内,衰老红细胞分解产生的血红素经过一系列转化后,首先形成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在肝脏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然后随胆汁排入肠道。
在肠道中,结合胆红素被肠道细菌(主要是厌氧菌)的酶作用,首先被还原成一系列中间产物。Dihydrobilirubin 就是这个还原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之一。具体来说,肠道细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会去除胆红素上的葡萄糖醛酸,随后细菌的还原酶(如胆红素还原酶)逐步将胆红素分子中的乙烯基桥(-CH=CH-)还原成乙基桥(-CH2-CH2-)。在这个还原步骤中,胆红素首先被还原成二氢胆红素(Dihydrobilirubin),然后进一步被还原成中胆红素(Mesobilirubin),最终被还原成无色的尿胆原(Urobilinogen)。
因此,dihydrobilirubin 的本质是胆红素在肠道细菌还原作用下,其中心亚甲基桥被部分还原(通常是一个乙烯基被还原成乙基)后形成的化合物。它是胆红素代谢为尿胆原链式反应中的一个必需步骤。尿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氧化后成为粪胆素,使粪便呈黄色),小部分被肠道重吸收进入肝肠循环,最终经肾脏排出(成为尿胆素,使尿液呈黄色)。
理解 dihydrobilirubin 有助于深入认识黄疸的发病机制和实验室鉴别诊断。例如,如果肠道菌群失调或肠道缺乏(如新生儿),胆红素还原成二氢胆红素及后续产物的过程受阻,可能导致胆红素在肠道停留时间延长或发生其他转化。
分子式: $$ce{C33H42N4O6}$$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您查询的“dihydrobilirubin”可能是一个拼写错误或非常规术语。根据现有医学资料,更常见的相关术语如下:
胆红素(Bilirubin)
是血红蛋白分解的代谢产物,呈橙黄色,存在于胆汁中。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时,可能引发黄疸。
胆绿素(Biliverdin)
胆红素的前体物质,呈绿色,在血红蛋白分解过程中生成,随后被还原为胆红素。
可能的混淆点
建议:请确认术语拼写或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更精准解答。若需胆红素相关机制或临床意义,可进一步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