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dɪktə/ 美:/'ˈdɪktə/
n. 格言;權威的斷言(dictum的複數)
Such dicta vary in weight and importance .
這樣的意見在影響力和重要性方面都存在着差異。
If a court does not have the power to hear a case, it will not issue dicta.
如果一個法院沒有權力去聽一個案例中,它将不會發布頂禮膜拜。
Let's look at a hypothetical example of how we might try to separate holding from dicta.
讓我們看一個假設案件,以此來探讨如何區分判決和法官附帶意見。
One of my favourite dicta is that people should not be categorized as good or evil, wise or stupid.
我最喜歡的其中一個格言是“不應以好壞善惡、智愚賢劣來把人分類”。
Related to the concept of binding and persuasive authority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holding and dicta.
與約束性效力和說服性效力這樣一對概念相聯繫的是案件的判決和法官附帶意見之間的差異。
n.|maxims/aphorisms;格言;權威的斷言(dictum的複數)
"Dicta"是拉丁語詞彙"dictum"的複數形式,字面含義為"已陳述的内容"。該術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核心含義:
法律領域
在司法判決中,指法官提出的附帶意見或論述,這類陳述不構成判決的法定依據,因此不具備法律約束力。例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書中常區分"判決理由"(holding)與"附帶意見"(dicta)[來源: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https://www.law.cornell.edu/]。
學術與日常用語
泛指權威人物或典籍中引用的觀點、格言或公理。例如《牛津英語詞典》将其定義為"被普遍接受為真理的權威陳述"[來源: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https://www.oed.com/]。
語言學範疇
在語法分析中可指語言單位的結構性規則,如《韋氏詞典》記載該詞在19世紀曾被用于描述語法規範[來源:Merriam-Webster,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
該詞的權威性源自拉丁語詞根"dicere"(意為"說"),其使用場景始終與權威性陳述相關聯。在當代英語中,約75%的用法出現在法律文書及學術論文中[來源: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Dicta" 是"dictum" 的複數形式,主要用于以下兩種語境:
一般語境:表示公認的格言或權威聲明。
例句:
Science refuses to accept the dicta of any master unless accompanied by proof.
(科學不承認任何權威者的斷言,除非附有證據。)
法律術語:特指法官在判決中對法律問題的附帶意見(非判決核心依據,因此不具法律約束力)。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法律場景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法學詞典或判例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