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gnitron是什麼意思,cognitro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計] 認知機;[計] 識别機
專業解析
Cognitron是由日本科學家福島邦彥(Kunihiko Fukushima)在1975年提出的一種早期人工神經網絡模型。該模型模仿生物視覺系統的層次化信息處理機制,屬于前饋型多層神經網絡,被視為現代卷積神經網絡(CNN)的原型之一【來源:Neocognitron: A Self-organizing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a Mechanism of Pattern Recognition Unaffected by Shift in Position】。
其核心結構包含兩類交替堆疊的層:
- 特征提取層(S-cell層):通過局部感受野提取輸入圖像的基礎特征(如邊緣、角點),類似生物視覺皮層中的簡單細胞。
- 特征整合層(C-cell層):對相鄰特征進行空間位置不變性處理,模拟複雜細胞的響應特性,實現平移不變性識别【來源:Biological cybernetics, 36(4), 193-202】。
該模型首次實現了:
這些創新為後來深度學習中的卷積神經網絡奠定了基礎,在模式識别任務中展現出優于傳統算法的魯棒性。2003年福島進一步提出改進版Neocognitron,通過引入非線性激活函數增強了手寫字符識别能力【來源:Neural Networks, 16(1), 1-7】。
網絡擴展資料
“Cognitron”是一個技術領域的術語,其含義和來源可結合詞根與專業背景分析如下:
1.基本定義
- 核心含義:指一種具有識别功能的機器或系統,常見于計算機科學領域。根據,它在漢英詞典中被翻譯為“識别機”,屬于計算機術語。
2.詞源解析
- 詞根分解:由“cogn-”(意為“知道、認知”)和“-tron”(表示技術設備的後綴)組成。詞根“cogn”衍生自拉丁語,相關詞彙如“cognition”(認識)、“cognitive”(認知的)均與知識、識别相關()。
3.應用場景
- 技術領域:可能用于早期人工智能或模式識别系統中,指代能模拟人類認知過程的裝置。例如,日本學者福島邦彥曾提出“Cognitron”神經網絡模型,用于視覺模式識别。
4.相關詞彙對比
- Cognitive(認知的):描述與思維、學習相關的能力。
- Cognition(認知力):指人類獲取和處理信息的過程。
- Cognitron(識别機):更側重機器對信息的識别功能。
提示
如需了解具體技術原理或曆史發展,建議通過學術數據庫查詢相關論文。以上信息綜合了詞典定義和詞根分析,供基礎理解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