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gnitron是什么意思,cognitron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计] 认知机;[计] 识别机
专业解析
Cognitron是由日本科学家福岛邦彦(Kunihiko Fukushima)在1975年提出的一种早期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模仿生物视觉系统的层次化信息处理机制,属于前馈型多层神经网络,被视为现代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原型之一【来源:Neocognitron: A Self-organizing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a Mechanism of Pattern Recognition Unaffected by Shift in Position】。
其核心结构包含两类交替堆叠的层:
- 特征提取层(S-cell层):通过局部感受野提取输入图像的基础特征(如边缘、角点),类似生物视觉皮层中的简单细胞。
- 特征整合层(C-cell层):对相邻特征进行空间位置不变性处理,模拟复杂细胞的响应特性,实现平移不变性识别【来源:Biological cybernetics, 36(4), 193-202】。
该模型首次实现了:
这些创新为后来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奠定了基础,在模式识别任务中展现出优于传统算法的鲁棒性。2003年福岛进一步提出改进版Neocognitron,通过引入非线性激活函数增强了手写字符识别能力【来源:Neural Networks, 16(1), 1-7】。
网络扩展资料
“Cognitron”是一个技术领域的术语,其含义和来源可结合词根与专业背景分析如下:
1.基本定义
- 核心含义:指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机器或系统,常见于计算机科学领域。根据,它在汉英词典中被翻译为“识别机”,属于计算机术语。
2.词源解析
- 词根分解:由“cogn-”(意为“知道、认知”)和“-tron”(表示技术设备的后缀)组成。词根“cogn”衍生自拉丁语,相关词汇如“cognition”(认识)、“cognitive”(认知的)均与知识、识别相关()。
3.应用场景
- 技术领域:可能用于早期人工智能或模式识别系统中,指代能模拟人类认知过程的装置。例如,日本学者福岛邦彦曾提出“Cognitron”神经网络模型,用于视觉模式识别。
4.相关词汇对比
- Cognitive(认知的):描述与思维、学习相关的能力。
- Cognition(认知力):指人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 Cognitron(识别机):更侧重机器对信息的识别功能。
提示
如需了解具体技术原理或历史发展,建议通过学术数据库查询相关论文。以上信息综合了词典定义和词根分析,供基础理解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