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乳糜性心包炎
乳糜心包(chylopericardium)是一種罕見的心包疾病,其特征是乳糜液在心包腔内的異常積聚。該術語由三部分構成:希臘詞根"chylo-"(乳糜)、"peri-"(周圍)以及"cardium"(心髒),字面含義為"心髒周圍的乳糜液聚集"。
從病理生理學角度分析,乳糜心包的形成主要與胸導管系統損傷或先天性異常相關。乳糜液作為淋巴系統運輸的富含脂質液體,正常情況下通過胸導管進入血液循環。當創傷(如心胸外科手術)、惡性腫瘤壓迫或先天性淋巴管發育異常導緻胸導管阻塞或破裂時,乳糜液可能滲漏至心包腔。
臨床表現方面,患者常表現為漸進性呼吸困難(68%)、胸痛(32%)和心包填塞相關症狀(如低血壓、頸靜脈怒張)。約15%的病例可能出現特征性的"乳糜性心包積液",積液外觀呈乳白色,生化檢測顯示高甘油三酯水平(>200 mg/dL)是該病的重要診斷依據。
診斷需結合影像學與實驗室檢查:
目前主流治療方案包括:
權威醫學資料顯示,及時幹預可使85%以上患者獲得症狀緩解,但先天性病例可能存在25-30%的複發風險。該病的預後與基礎病因密切相關,建議在心血管專科醫師指導下進行個體化治療。
參考資料:
UpToDate《心包積液診斷方法》
默克手冊《心包疾病章節》
《胸外科年鑒》2019;107(5):e231-e233
PubMed Central PMC6589032(乳糜心包治療案例研究)
“Chylopericarditis”是一個醫學術語,由多個詞根組合而成:
詞根解析
綜合釋義
該詞字面含義為“乳糜性心包炎”,即心包(心髒外層膜)因乳糜液異常積聚并引發炎症的病理狀态。通常與淋巴系統損傷、腫瘤或先天性異常有關。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專業醫學詞典或文獻進一步驗證,因搜索結果權威性有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