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乳糜性心包炎
乳糜心包(chylopericardium)是一种罕见的心包疾病,其特征是乳糜液在心包腔内的异常积聚。该术语由三部分构成:希腊词根"chylo-"(乳糜)、"peri-"(周围)以及"cardium"(心脏),字面含义为"心脏周围的乳糜液聚集"。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乳糜心包的形成主要与胸导管系统损伤或先天性异常相关。乳糜液作为淋巴系统运输的富含脂质液体,正常情况下通过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当创伤(如心胸外科手术)、恶性肿瘤压迫或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导致胸导管阻塞或破裂时,乳糜液可能渗漏至心包腔。
临床表现方面,患者常表现为渐进性呼吸困难(68%)、胸痛(32%)和心包填塞相关症状(如低血压、颈静脉怒张)。约15%的病例可能出现特征性的"乳糜性心包积液",积液外观呈乳白色,生化检测显示高甘油三酯水平(>200 mg/dL)是该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诊断需结合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
目前主流治疗方案包括:
权威医学资料显示,及时干预可使85%以上患者获得症状缓解,但先天性病例可能存在25-30%的复发风险。该病的预后与基础病因密切相关,建议在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
参考资料:
UpToDate《心包积液诊断方法》
默克手册《心包疾病章节》
《胸外科年鉴》2019;107(5):e231-e233
PubMed Central PMC6589032(乳糜心包治疗案例研究)
“Chylopericarditis”是一个医学术语,由多个词根组合而成:
词根解析
综合释义
该词字面含义为“乳糜性心包炎”,即心包(心脏外层膜)因乳糜液异常积聚并引发炎症的病理状态。通常与淋巴系统损伤、肿瘤或先天性异常有关。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专业医学词典或文献进一步验证,因搜索结果权威性有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