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ˈkraɪstlaɪk/
adj. 如耶稣一樣的;如基督的
Pure hearts will be Christlike.
聖潔的心要學像基督。
Christlike hospitality is an open heart and an open home.
基督式的接待是敞開家門,以誠相待。
Those of us who know Jesus' compassion are called to be Christlike.
我們這些已得蒙耶稣憐憫的人,是蒙召去效法基督。
We do not become more Christlike without the divine power of God's Spirit.
若沒有聖靈的能力,我們便不能更像基督。
We become more Christlike and we want to share God's love in everything we do.
我們會變得更像基督,并且希望在所做的一切事上分享神的愛。
"Christlike"(基督般的)是基督教語境中的核心概念,指在品格、行為和态度上效仿耶稣基督的榜樣。該詞強調信徒通過内在轉化與外在實踐,體現耶稣的核心特質,具體可從以下五個維度理解:
無私的愛
基督般的愛(希臘語“agape”)指無條件的奉獻與關懷,如耶稣為人類犧牲的行為。《約翰一書》3:16指出:“主為我們舍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這種愛超越血緣或利益關系,體現在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中。
謙卑與服務
耶稣通過為門徒洗腳等行為(《約翰福音》13:1-17),樹立了“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榜樣。腓立比書2:5-8特别強調基督“虛己,取了奴仆的形像”,這種謙卑精神反對權力崇拜,主張通過服務他人實現生命價值。
寬恕與和解
基督品格包含寬恕傷害者的能力,典型例證是耶稣在十字架上為迫害者禱告(《路加福音》23:34)。《歌羅西書》3:13要求信徒“彼此寬容,互相饒恕”,這種和解精神成為基督教倫理的基石。
道德完整性
基督般的生命追求聖潔與誠實,如《馬太福音》5:37強調“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這種完整性體現在拒絕雙重标準,保持思想與行為的一緻性。
犧牲精神
《羅馬書》5:8指出“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這種自我犧牲的救贖觀塑造了基督教的核心價值觀。現代實踐中表現為資源分享、時間奉獻等利他行為。
該概念在神學研究中被系統闡釋,如德國神學家朋霍費爾在《作門徒的代價》中強調,效法基督需要具體的生命實踐,而非抽象的理念認同。普世基督教協會将其列為信徒靈性成長的重要評估标準。
Christlike 是形容詞,主要描述“具有基督精神或德性的”或“像耶稣基督一樣的”特質。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定義
該詞源自 Christ(基督)和 -like(類似),核心含義指在品格或行為上體現耶稣的仁慈、謙卑、博愛等精神。例如:showing Christlike humility(表現出像基督般的謙卑)。
發音與詞性
同義詞與用法
應用場景
多用于宗教或道德語境,強調效仿基督的價值觀,如幫助弱勢群體、寬恕他人等。例如:
“The charity’s work reflects a Christlike compassion for the poor.”
(該慈善機構的善舉體現了對貧困者基督般的悲憫。)
注意事項
該詞帶有濃厚宗教色彩,非宗教語境中使用需謹慎,可能引發歧義。此外,需區分 Christlike(形容詞)與 Christlikeness(名詞,指基督的特質)。
若需進一步了解基督教相關詞彙的深層文化含義,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宗教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