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ætʃ,twenti'tu:/
複數 Catch-
n. (因沖突)無法擺脫的困境
Ok, I got you. Sounds like a catch-22 to me.
好的,我明白了。聽起來像是進退兩難的局面。
I can't get a job because I haven't got anywhere to live but I can't afford a place to live until I get a job—it's a catch-22 situation.
我沒有住所就找不到工作,但是沒有工作就沒錢租房子—這真是左右為難。
It's a Catch-22 situation here. Nobody wants to support you until you're successful, but without the support how can you ever be successful?
這就是一個相互矛盾的困窘。沒有人想要支持你除非你已經成功了,但是如果沒有人支持,你怎麼可能成功呢?
This is kind of a catch-22.
這是一種令人左右為難的局面。
It's a kind of catch-22 situation.
這是個22號軍令式的情況。
Now there is a catch-22 situation in the it industry.
在信息技術産業中,現在出現了一個矛盾的局面。
adj.|obsessional;擺脫不了的
"catch-22"是一個源自文學作品的經典概念,指代無法逃脫的自相矛盾困境。該術語出自美國作家約瑟夫·海勒1961年的反戰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現已成為心理學、社會學和管理學領域廣泛引用的專業術語。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catch-22描述的是"一種兩難處境,其中個體因相互矛盾的條件而無法獲得所需結果"(來源:牛津大學出版社)。在原著小說中,這條軍規規定:飛行員若因精神失常申請停飛,恰恰證明其具備理性判斷能力,因此必須繼續執行飛行任務。這種邏輯閉環形成了無法破解的生存困境。
現代應用中,catch-22常出現在以下場景:
斯坦福大學哲學百科将該現象歸類為"自指悖論"的特殊形式,指出其核心在于規則系統内部存在不可調邏輯沖突(來源: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這種結構性矛盾在2001年被《韋氏詞典》正式收錄為獨立詞條,标志着其從文學概念演變為通用術語。
Catch-22 是一個源自文學作品的英語詞彙,現廣泛用于描述自相矛盾、無法擺脫的困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源于美國作家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61年的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小說中,二戰期間美國空軍成員若想以“精神異常”為由申請免于執行危險飛行任務,必須主動提出申請。但根據“第二十二條軍規”,主動申請的行為恰恰證明其神志清醒,因此無法獲準。
Catch-22 指代一種邏輯悖論:個體因受制于相互矛盾的條件而陷入兩難境地,無法通過合理手段解決問題。例如:
如今,該詞已脫離小說語境,成為日常用語,形容:
示例:
“公司要求員工有經驗才錄用,但畢業生缺乏機會積累經驗,這簡直是典型的Catch-22。”
landlordfeastfacilitygo withoutcall forthdaftestdebatesdifferentialsgloballyluckemialustrelessmishmashsublettingtussledyachtsmancollateral loandamn and blastirradiation damageleading indicatorrecycled papersurface areatake a hikeautodromecephalothinceyssatiteDaymanericaceousgyrorudderhyetometrygutierr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