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bonitriding是什麼意思,carbonitriding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碳氮共滲
例句
The ion carbonitriding process was applied to pure titanium TA1.
對TA1純钛進行了離子碳氮共滲。
A new agent produced from nontoxic material for liquid carbonitriding has been made in our works.
将市售普通無毒原料處理後,與木炭粉等配制的滲劑用于液體碳氮共滲,其處理效果極佳。
It can be quenched in a controlled atmosphere, thin carburizing, carbonitriding heat treatment process.
它能在可控氣氛下進行淬火,薄層滲碳、碳氮共滲等熱處理工藝。
In this paper, abrasion behavior of carbonitriding steels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pump body is stu***d.
研究了碳氮共滲鋼制作的水泵體的磨損特性。
This paper deals with regenerating liquid Carbonitriding new process in-stead of Carbourizing process for rings.
可再生液體碳氨共滲新工藝用在鋼領的滲碳處理中,取得了滿意結果。
同義詞
n.|nitrocementation/nicarbing;[材]碳氮共滲
專業解析
碳氮共滲(Carbonitriding) 是一種化學熱處理工藝,通過在鋼件表面同時滲入碳(C)和氮(N)原子,形成一層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的複合滲層。其核心目的是在保持工件心部韌性的同時,顯著提升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及疲勞強度。
工藝過程與特點:
- 處理環境:通常在含有富碳氣體(如丙烷、天然氣)和富氮氣體(如氨氣)的混合氣氛中進行,溫度範圍一般在 800°C 至 950°C(常見于 850-880°C)。
- 滲層形成:碳原子主要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而氮原子則促進奧氏體穩定性,降低臨界冷卻速度,提高淬透性,使較薄滲層或複雜形狀工件也能獲得均勻硬化效果,并減少變形。
- 滲層特性:形成的滲層為碳氮化合物層(如 ε-氮化物或 γ'-氮化物)和擴散層,硬度可達 HV 700 以上,深度通常在 0.1mm 至 0.8mm 之間。
主要目的與優勢:
- 提升表面性能:顯著增強工件的抗磨損、抗咬合和抗疲勞性能。
- 改善淬透性:氮的加入允許在較低冷卻速度下獲得馬氏體組織,適用于油淬或分級淬火,減少開裂和變形風險。
- 處理溫度較低:相比單純滲碳,可在更低溫度下進行,節約能耗并減少晶粒粗化風險。
典型應用領域:
該工藝廣泛應用于要求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及一定韌性的零部件,例如:
- 汽車工業:齒輪、軸類、離合器零件、轉向系統部件。
- 機械制造:軸承、銷軸、凸輪、模具零件。
- 工具行業:鑽頭、刀具、沖頭等。
來源參考:
- ASM International. ASM Handbook, Volume 4: Heat Treating. (涵蓋熱處理工藝原理與參數)。
-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 《熱處理手冊》第1卷:工藝基礎. (詳述碳氮共滲技術及應用)。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相關論文. (分析氮對滲層組織與性能的影響機制)。
網絡擴展資料
carbonitriding(碳氮共滲)是一種化學熱處理工藝,主要用于提高金屬材料(如鋼)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工藝原理
- 工藝特點:通過同時向金屬表面滲入碳和氮原子,形成高硬度的複合滲層。通常在800–900°C 的含碳、氮氣氛中進行,隨後進行淬火處理以增強表面性能。
- 與單一處理的區别:相比單獨滲碳或滲氮,碳氮共滲能結合兩者的優勢,即滲碳的高硬化深度和滲氮的表面硬度。
2.主要應用領域
- 機械零件:如齒輪、軸承、軸類等需承受高摩擦或沖擊的部件。
- 工業場景:汽車制造、工具生産等對材料表面性能要求較高的領域。
3.方法分類
- 氣體碳氮共滲(Gas Carbonitriding):在可控氣氛(如滲碳劑與氨氣混合氣)中進行,操作靈活且效率高。
- 離子碳氮共滲(Ion Carbonitriding):利用等離子體技術加速滲層形成,適合精密零件。
- 局部處理(Local Carbonitriding):僅對工件特定區域進行處理,節省成本并提升針對性。
4.術語辨析
- 氰化(Cyaniding):早期文獻中可能将碳氮共滲稱為氰化,但因氰化物毒性問題,現代工藝多采用更安全的替代方法。
5.補充信息
- 優勢:滲層均勻、抗疲勞性能好,且處理溫度低于滲碳,減少工件變形風險。
- 限制:深層滲碳氮化耗時較長,成本較高。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工藝參數或案例,可參考來源:(權威定義)、(氣體法)、(應用分類)。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