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丁草胺;[農藥] 去草胺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butachlor in different water.
丁草胺在不同類型水中的光化學降解。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of butachlor are described.
文章綜述了丁草胺的物理化學性質;
Butachlor is one of the three largest produced and used herbicides in our country.
丁草胺是我國生産和使用量最大的三種除草劑之一。
The primary impurities in butachlor technical were qua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利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技術對丁草胺原藥中的主要雜質進行定性分析。
Under the sam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 gas chromatograph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butachlor and simetryne were discribed.
首次報道了丁草胺和西草淨在同一色譜條件下的氣相色譜定量分析。
Butachlor(中文通用名:丁草胺)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選擇性除草劑,其詳細解釋如下:
1. 定義與化學類别
Butachlor屬于氯乙酰苯胺類(Chloroacetamide)除草劑,化學名為 N-(丁氧甲基)-α-氯-2',6'-二乙基乙酰苯胺。其分子式為 mathrm{C{17}H{26}ClNO_2},主要通過抑制雜草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與蛋白質合成起效。
2. 作用機制與靶标雜草
作為芽前土壤處理劑,丁草胺在雜草種子萌發過程中被幼芽吸收,幹擾其脂肪酸代謝和細胞膜形成,有效防除水稻田中的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如稗草、千金子)及部分闊葉雜草(如鴨舌草)。
3. 主要應用場景
•水稻種植:主要用于移栽稻田和直播稻田的雜草防控,施藥後需保持3-5厘米水層5-7天以增強藥效。
•其他作物:在部分國家也用于小麥、大麥、大豆等旱田作物,但需注意土壤濕度要求。
4. 安全性與環境影響
•毒性:對哺乳動物屬低毒(大鼠急性經口LD50 > 2,000 mg/kg),但對魚類和兩栖類動物有較高毒性(LC50 < 1 mg/L)。
•降解性:在土壤中半衰期約20-60天,主要通過微生物降解,殘留風險可控。
•規範使用:需遵循安全間隔期(水稻上通常為60-100天),并避免污染水源。
權威來源參考:
butachlor(丁草胺/去草胺)是一種化學物質的英文名稱,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butachlor是除草劑的英文通用名稱,中文對應“丁草胺”或“去草胺”,屬于酰胺類選擇性芽前除草劑。其英文發音為英式[bjuː'tæklɔː],美式[bjuː'tæklɔː]。
化學特性與結構
化學全稱為N-(丁氧甲基)-2-氯-N-(2,6-二乙基苯基)乙酰胺(N-(Butoxymethyl)-2-chloro-N-(2,6-diethylphenyl)acetamide),分子式未在搜索結果中明确顯示,但CAS號為23184-66-9。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水稻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如水稗、鴨舌草、牛毛氈等)和部分闊葉雜草,通過抑制雜草幼芽生長發揮作用。需注意與其他農藥(如氨基甲酸酯類)的配伍沖突。
注意事項
作為芽前除草劑,需在水稻插秧後配合特定水位管理使用。因其化學性質,操作時應遵循安全規範,避免污染水源或誤用。
如需具體化學參數或安全數據,可參考農藥手冊或專業化學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