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丁草胺;[农药] 去草胺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butachlor in different water.
丁草胺在不同类型水中的光化学降解。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of butachlor are described.
文章综述了丁草胺的物理化学性质;
Butachlor is one of the three largest produced and used herbicides in our country.
丁草胺是我国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三种除草剂之一。
The primary impurities in butachlor technical were qua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丁草胺原药中的主要杂质进行定性分析。
Under the sam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 gas chromatograph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butachlor and simetryne were discribed.
首次报道了丁草胺和西草净在同一色谱条件下的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Butachlor(中文通用名:丁草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定义与化学类别
Butachlor属于氯乙酰苯胺类(Chloroacetamide)除草剂,化学名为 N-(丁氧甲基)-α-氯-2',6'-二乙基乙酰苯胺。其分子式为 mathrm{C{17}H{26}ClNO_2},主要通过抑制杂草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与蛋白质合成起效。
2. 作用机制与靶标杂草
作为芽前土壤处理剂,丁草胺在杂草种子萌发过程中被幼芽吸收,干扰其脂肪酸代谢和细胞膜形成,有效防除水稻田中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稗草、千金子)及部分阔叶杂草(如鸭舌草)。
3. 主要应用场景
•水稻种植:主要用于移栽稻田和直播稻田的杂草防控,施药后需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以增强药效。
•其他作物:在部分国家也用于小麦、大麦、大豆等旱田作物,但需注意土壤湿度要求。
4. 安全性与环境影响
•毒性:对哺乳动物属低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 > 2,000 mg/kg),但对鱼类和两栖类动物有较高毒性(LC50 < 1 mg/L)。
•降解性:在土壤中半衰期约20-60天,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残留风险可控。
•规范使用:需遵循安全间隔期(水稻上通常为60-100天),并避免污染水源。
权威来源参考:
butachlor(丁草胺/去草胺)是一种化学物质的英文名称,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butachlor是除草剂的英文通用名称,中文对应“丁草胺”或“去草胺”,属于酰胺类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其英文发音为英式[bjuː'tæklɔː],美式[bjuː'tæklɔː]。
化学特性与结构
化学全称为N-(丁氧甲基)-2-氯-N-(2,6-二乙基苯基)乙酰胺(N-(Butoxymethyl)-2-chloro-N-(2,6-diethylphenyl)acetamide),分子式未在搜索结果中明确显示,但CAS号为23184-66-9。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水稻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水稗、鸭舌草、牛毛毡等)和部分阔叶杂草,通过抑制杂草幼芽生长发挥作用。需注意与其他农药(如氨基甲酸酯类)的配伍冲突。
注意事项
作为芽前除草剂,需在水稻插秧后配合特定水位管理使用。因其化学性质,操作时应遵循安全规范,避免污染水源或误用。
如需具体化学参数或安全数据,可参考农药手册或专业化学数据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