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langerite是什麼意思,boulangerit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礦物] 硫銻鉛礦
專業解析
Boulangerite(車輪礦)是一種相對稀有的硫鹽礦物,其化學成分為鉛銻硫化物,化學式為Pb₅Sb₄S₁₁。它主要呈現為細長的針狀、柱狀或纖維狀晶體集合體,有時也呈塊狀或粒狀産出。晶體顔色通常為鉛灰色至鋼灰色,帶有金屬光澤,條痕(礦物在未上釉瓷闆上劃擦留下的痕迹)為灰黑色。其莫氏硬度較低,約為 2.5 至 3,密度較大,在 5.7 至 6.2 g/cm³ 之間,這是含鉛礦物的典型特征。
該礦物通常形成于中低溫熱液礦床中,常與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石英、方解石等其他礦物共生。它主要作為鉛礦石的來源之一,雖然不如方鉛礦那麼重要,但在特定礦床中具有經濟價值。此外,其獨特的細長針狀晶體形态也使其受到礦物收藏家的青睐。
名稱來源:
“Boulangerite” 這個名稱是為了紀念法國采礦工程師Charles Louis Boulanger (1810-1849),他在礦物學領域做出了貢獻。該礦物于 1837 年首次被描述。
主要特性和意義:
- 化學成分與結構: 其化學式 Pb₅Sb₄S₁₁ 表明了它是鉛 (Pb)、銻 (Sb) 和硫 (S) 的化合物。其晶體結構複雜,常表現為細長的針狀或纖維狀習性。
- 物理性質:
- 顔色:鉛灰色、鋼灰色、鐵黑色。
- 光澤:金屬光澤。
- 條痕:灰黑色。
- 硬度:莫氏硬度 2.5 - 3(能被指甲或銅币劃傷)。
- 密度:5.7 - 6.2 g/cm³(高密度,手感沉重)。
- 解理:一組完全解理。
- 斷口:參差狀。
- 形态:最常見為細長針狀、柱狀、纖維狀、放射狀或羽毛狀集合體,也可見塊狀或粒狀。
- 地質産狀: Boulangerite 主要形成于中低溫熱液礦脈中。它通常出現在鉛鋅銀礦床中,是熱液成礦作用後期的産物。常見的共生礦物包括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黃銅礦、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等。
- 經濟價值與用途:
- 鉛礦石: Boulangerite 是鉛的一種來源礦物。雖然其經濟重要性通常不如方鉛礦 (PbS),但在某些特定礦床中,它可能是鉛的重要載體。
- 礦物收藏: 由于其獨特的、有時非常美觀的針狀或纖維狀晶體集合體(如放射狀、羽毛狀),boulangerite 是礦物收藏家們追求的品種之一。
- 産地: Boulangerite 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現,著名的産地包括:
- 德國哈爾茨山脈(如 Andreasberg)。
- 羅馬尼亞(如 Baia Sprie)。
- 瑞典(如 Sala)。
- 美國(如愛達荷州、阿拉斯加州)。
- 日本。
- 秘魯。
- 中國等地。
參考資料:
- Mindat.org - Boulangerite: https://www.mindat.org/min-727.html (全球最權威的礦物數據庫之一,提供詳細的礦物學數據、産地産狀和圖片)。
- Webmineral.com - Boulangerite Mineral Data: http://webmineral.com/data/Boulangerite.shtml (提供礦物的晶體學、化學和物理性質數據)。
- Handbook of Mineralogy - Boulangerite: https://handbookofmineralogy.org/pdfs/boulangerite.pdf (礦物學标準參考手冊,提供權威的礦物描述和結晶學信息)。
網絡擴展資料
Boulangerite(硫銻鉛礦)是一種硫鹽礦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礦物學定義
化學式為 $text{Pb}_5text{Sb}4text{S}{11}$,主要由鉛(Pb)、銻(Sb)和硫(S)組成。它屬于硫化物礦物類别,常見于中低溫熱液礦床中,常與方鉛礦、閃鋅礦等共生。
2. 命名來源
該礦物于1837年以法國采礦工程師Charles Boulanger的姓氏命名,以紀念他對礦物學的貢獻。需注意與法語詞彙“boulanger”(面包師傅)區分,後者是不同詞源。
3. 發音與拼寫
- 英式音标:/ˈbəʊlæŋraɪt/
- 美式音标:/ˈboʊlæŋraɪt/
4. 其他名稱
在中文中也被稱為“塊硫銻鉛礦”。
Boulangerite是鉛銻硫化物礦物,具有特定的地質形成條件和化學組成,命名與法國工程師相關。其名稱拼寫和發音需注意與類似詞彙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