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Bonferroni)人名;(意)邦費羅尼
Using Bonferroni statistical tests, intervertebral motion redistribution of each construct was compared with the intact.
使用邦弗朗尼統計學測試,将每個構建體的椎間運動重新分布與完整狀态進行比較。
Using repeated-measures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Bonferroni statistical tests (P \u003c 0.05), intervertebral motion redistribution of each construct was compared with the intact.
使用重複測量變異的單因子分析和Bonferroni統計學測試,我們将每個結構的椎間盤運動再分布與完整運動進行了比較。
Bonferroni 是一個統計學領域的重要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釋:
Bonferroni 源自意大利數學家Carlo Emilio Bonferroni(1892-1960)的姓氏。他在概率論和統計學領域的研究貢獻深遠,提出了著名的Bonferroni 校正(Bonferroni correction)和Bonferroni 不等式,廣泛應用于多重假設檢驗中。
在統計學中,Bonferroni 校正是一種調整顯著性水平的方法,用于解決多重比較問題。其核心思想是:當同時對多個獨立假設進行檢驗時,需降低單個檢驗的顯著性阈值,以控制總體第一類錯誤(假陽性)的概率。
具體公式為:
$$
alpha_{text{校正後}} = frac{alpha}{n}
$$
其中,$alpha$ 為原始顯著性水平(通常取 0.05),$n$ 為檢驗次數。例如,若進行 4 次比較,則每次檢驗的顯著性阈值調整為 $0.05/4=0.0125$。
Bonferroni 校正因過于保守而可能增加第二類錯誤(假陰性)的風險,尤其在檢驗次數極多時適用性降低。此時可采用 Holm-Bonferroni 等改進方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應用案例或數學推導,可參考統計學教材或學術數據庫中的相關文獻。
Bonferroni是一個用于多重比較校正的方法,可以控制假陽性(Type I error)的風險。該方法的原理是将實驗中的顯著性水平(alpha)除以進行的比較次數,從而降低每次比較的顯著性水平。例如,在進行10次比較時,如果使用傳統的顯著性水平(alpha=.05)進行每次比較,則最終的整體顯著性水平會達到.401,而使用Bonferroni校正方法則可以将整體顯著性水平控制在.05以内。
Bonferroni校正方法的優點在于簡單易行,而且可以保證控制假陽性的風險。但是,它的缺點是過于保守,可能會導緻錯失真實的顯著性差異。因此,在實際應用中,研究人員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多重比較校正方法。
近義詞:Bonferroni-Holm方法、Bonferroni-Dunn方法
反義詞:無
例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