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pencil是什麼意思,blue pencil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藍鉛筆(用于删改書稿或劇本等的)
例句
Do you have a blue pencil?
你有一支藍鉛筆嗎?
He lined the paper with a blue pencil.
他用藍鉛筆在紙上劃了線。
I have a blue pencil.
我有一支藍色的鉛筆。
Is it a blue pencil?
這是一支藍鉛筆嗎?
He does not like the blue pencil; he likes the green one.
他不喜歡這支藍色的鉛筆,而喜歡這支綠色的。
專業解析
blue pencil 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英語短語,其具體意義需根據語境判斷,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專業含義:
-
作為編輯工具或行為的字面/引申義 (Literal/Figurative Editing Tool or Action):
- 字面意思: 指藍色的鉛筆。曆史上,編輯(尤其是報社編輯)常用藍色鉛筆在原稿上進行修改、删減或标注。藍色墨水通常不會被早期複印技術(如油印)複制,因此方便區分修改痕迹和最終定稿。
- 引申義(動詞): 因此,“to blue-pencil” 作為一個動詞,意為“編輯、删改、審查或删除(文本内容)”,尤其指以權威或審查的角度進行修改或删減。這種用法強調編輯行為帶有一定的強制力或出于特定目的(如避免法律風險、符合出版規範、内容審查等)。例如:“The controversial scenes in the script were blue-penciled by the studio.” (劇本中有争議的場景被制片廠删改了)。這個含義在出版、新聞、法律文書審核等領域較為常見。其核心在于行使編輯權力進行修改或删除。
-
作為法律術語:藍鉛筆原則/學說 (Blue Pencil Doctrine/Rule - Legal Term):
- 特定含義: 這是英美合同法中的一個重要原則。它指的是法院在認定合同中的某一條款(通常是限制性條款,如競業禁止協議)因過于寬泛或不合理而無效時,可以選擇僅‘劃掉’(即删除)該無效部分,而不是宣告整個合同無效。 法院會像用藍鉛筆删改文本一樣,隻移除無效的部分,保留合同其餘部分的有效性和可執行性。
- 目的與條件: 該原則的目的是挽救合同,避免因個别條款無效而導緻整個交易失敗,從而減少資源浪費。法院應用此原則通常需要滿足一定條件,例如:
- 無效條款可以從合同中清晰地分離出來(可分割性)。
- 删除無效條款後,合同剩餘部分仍然構成一個完整的、可理解的協議。
- 删除無效條款不會改變合同的基本目的或對當事人的核心義務造成不公平。
- 法院不能代替當事人重寫合同,隻能删除無效部分。
- 應用場景: 最常見于涉及雇員競業禁止、保密協議、商業買賣中的限制性條款等合同糾紛中。
“Blue pencil” 的核心意象源于其作為編輯修改工具的角色。在日常或專業(如出版)語境下,它主要指“編輯删改” 的行為。在法律專業領域,它特指“藍鉛筆原則”,即法院僅删除合同中的無效條款而保留合同其餘部分有效的司法處理方式。理解該詞的關鍵在于區分其作為普通工具/行為與特定法律術語的不同含義。
參考資料來源:
-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blue-pencil (提供動詞“blue-pencil”的編輯删改含義)
-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 https://www.oxfordlearnersdictionaries.com/ (提供“blue pencil”作為名詞和動詞的基本釋義)
-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Cornell Law School): https://www.law.cornell.edu/ (解釋合同法中的藍鉛筆原則/學說)
-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ABA) Publications/Journals: https://www.americanbar.org/ (專業法律期刊和文章常讨論藍鉛筆原則的應用和判例)
- Westlaw/Practical Law (Thomson Reuters): https://legal.thomsonreuters.com/en/products/westlaw (權威法律數據庫,包含對藍鉛筆原則的詳細分析和案例引用)
網絡擴展資料
"blue pencil" 是一個英語詞組,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代實際使用的藍色鉛筆。這種顔色在印刷或校對中常被用于标記修改,因為藍色在複印或掃描時不易顯現。
2. 編輯/審查行為(名詞)
代指編輯或審查行為,尤其指對文字内容的修改或删減。例如:
"The manuscript went through rigorous blue pencil before publication."
(稿件在出版前經過了嚴格的編輯修改。)
3. 作為動詞使用
表示對内容進行審查、删減或修改。例如:
"The government blue-penciled sensitive details in the report."
(政府删減了報告中的敏感細節。)
4. 法律與出版術語
在版權法或出版合同中,"blue-pencil doctrine"(藍筆原則)指法院有權删除合同中的無效條款,而非直接廢除整個合同。
注意:該詞組在英式英語中更常用,美式英語可能用"redact"或"edit"替代動詞用法。實際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尤其在涉及法律或專業文本時。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