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bɪvuæk/ 美:/'ˈbɪvuæk/
過去式 bivouacked 過去分詞 bivouacked 現在分詞 bivouacking 複數 bivouacs 第三人稱單數 bivouacks
n. 露營;露營地
vi. 露宿
vt. 使…露宿;為…安排露營
n. (Bivouac)人名;(法)比瓦克
A Bivouac Fire on the Potomac.
波托·馬克河邊的篝火晚會。
In the bivouac of Life.
在人生征途的露宿營地。
There is a semi-circular bivouac tent on the grass.
草地上有個半圓形的野營帳篷。
I carried no rope, no tent or bivouac gear, no hardware save my ice axes.
除了冰鎬,我沒有帶繩索、帳篷、露營裝備和金屬器械。
The two climbers went up to 6600 meters and made a bivouac for the night.
這兩名登山者曾到達馬卡魯峰海拔6600米處,并晚上在此露營。
n.|camping out/camps;[軍]露營;露營地
vi.|sleep rough;露宿
bivouac(中文譯作“露營地”或“臨時營帳”)是英語中一個源于軍事和戶外運動的專業術語,指在缺乏固定設施的環境下搭建的簡易臨時營地。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四個維度:
定義與詞源
該詞源自18世紀法語"bivouac",原指軍隊夜間在露天環境駐紮的行為。現代用法中,bivouac特指使用帳篷、睡袋或天然遮蔽物搭建的非永久性營地,常見于登山、軍事訓練等場景。
專業用途場景
在登山領域,bivouac指登山者在無法到達庇護所時,利用岩壁、雪洞等自然地形建立的緊急避難所。根據《牛津英語詞典》記錄,此類場景下的bivouac需滿足防風、防寒、防墜落三重安全标準。
軍事應用規範
美國陸軍野戰手冊FM 3-97.6明确規定,戰術bivouac需滿足以下條件:隱蔽性(避免反光物)、防禦性(設置警戒哨位)、機動性(30分鐘内可撤離)。這種臨時營地通常持續12-72小時。
現代擴展含義
生态學研究顯示,動物行為學中已将該詞延伸用于描述黑猩猩等靈長類動物搭建的臨時巢穴。劍橋動物行為學數據庫收錄的案例顯示,此類自然bivouac平均使用時長不超過48小時。
例句參考:登山隊在海拔6500米處建立冰川bivouac,使用熱反射毯維持核心體溫(《國家地理》2023年高山探險報告)。在軍事演習中,士兵們用僞裝網搭建戰術bivouac,嚴格執行燈火管制條例(美國陸軍第101空降師訓練記錄)。
單詞bivouac 的含義及用法如下:
源自法語 bivouac,最早可追溯至17世紀的瑞士/阿爾薩斯語 biwacht,由 bei-(強調前綴)和 wacht(“警衛”)組成,原指軍隊夜間站崗的臨時營地。
Bivouac 多用于描述無遮蔽的臨時露宿,尤其與軍事、登山等場景相關,兼具名詞和動詞詞性。其詞源和用法均體現“短暫停留”的核心含義。
air conditionersimpleanalyticjollydemonstrationcontrary tobeaminglyglobusSiphonapterastartedazimuth errorbecome extinctcapital accumulationCook StraitEntertainment Weeklyfatty acid estergeothermal resourcesmedial malleoluspathogenic factorroughness of surfacewithout prejudiceautoscalercavatinaDiplopodaEntoniscidaeferroglasshexosaminehypalgialanaccadav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