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美國紐約城
Grandmother baked a big apple pie in the afternoon.
奶奶今天下午烤了個大蘋果派。
That little apple tree will grow into a big apple tree like this.
那棵小蘋果樹将長成像這樣的一棵大蘋果樹。
The main attractions of the Big Apple are well documented.
紐約城主要景點被很好地記錄在案。
Whales are back in the Big Apple.
鲸魚回到了紐約。
A big apple hangs over me.
在我的頭頂上懸挂着一隻大蘋果。
"Big Apple"是紐約市最廣為人知的昵稱,其含義與城市的曆史文化、經濟地位和流行文化緊密相關。根據紐約市旅遊局官方網站記載,這一稱呼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20年代的賽馬文化,當時紐約的賽馬獎金被稱為"大蘋果",寓意豐厚的回報和頂級賽事。
紐約曆史學會的研究顯示,1920-1930年代爵士樂手将紐約稱為"Big Apple",意指這座城市如同蘋果樹中最碩大的果實,代表着音樂人追求成功的終極舞台。1971年紐約旅遊推廣活動中,該昵稱被正式采用為城市品牌标志,時任旅遊局長查爾斯·吉列特通過系列廣告重塑了紐約作為世界文化經濟中心的形象。
《牛津英語詞典》詞源學資料指出,現代用法中的"Big Apple"包含三層象征意義:①全球金融中心(華爾街所在地)②文化大熔爐(800多種語言并存)③機遇之都(聯合國總部駐地)。這種多重象征性使其成為城市品牌研究的經典案例。
當代語境下,紐約市政府在2023年城市品牌報告中強調,"Big Apple"已發展為包含可持續發展(17,000英畝公園系統)和創新經濟(矽巷科技産業)的新時代内涵。該昵稱在谷歌搜索量統計中持續位列全球城市别稱榜首,反映出其持久的文化影響力。
"Big Apple" 是紐約市的昵稱,其含義和起源有以下幾點解釋:
作為專有名詞,"Big Apple"(首字母大寫)特指美國紐約市。這一稱呼源于20世紀20年代,最初在爵士樂圈流行,後逐漸成為城市代稱,象征紐約的繁榮與機遇。
紐約被稱為“Big Apple”,暗喻其吸引力如同“人人想咬一口的蘋果”,融合了機會、挑戰與魅力。例如,經典爵士歌詞提到:“成功樹上蘋果多,選中紐約即最大的蘋果”。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起源版本,可參考(紐約市政府相關檔案)或(托福考試資料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