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地質] 貝迪阿熔融石;貝迪亞玻隕石
bediasite(貝迪阿熔融石)是一個地質學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Bediasite 是一種天然形成的熔融石(tektite),屬于玻璃質物質,通常由隕石撞擊地球時的高溫高壓導緻地表岩石熔融并快速冷卻形成。這類物質因發現地而得名,推測其命名與美國得克薩斯州的貝迪阿(Bedias)地區有關。
形成與特征
相關術語擴展
在英語中,“site”一詞常作為後綴,表示與“地點”或“位置”相關(如 website、camp site),但bediasite 中的“site”更可能源自地名而非普通詞義。
應用與研究
地質學中,bediasite 被用于分析隕石撞擊事件的曆史和地質條件,其化學成分和分布可為古環境研究提供線索。
提示:如需更專業的分類或化學成分信息,建議查閱地質學領域的文獻或數據庫。
Bediasite是一種稀有的礦物,化學式為Be2Cu4(SO4)3(OH)6·.5H2O。它通常呈現出綠色、藍綠色或褐色晶體,是一種含銅的硫酸鹽礦物。
Bediasite是一種科學術語,主要用于礦物學和地質學領域,描述一種含銅的硫酸鹽礦物。
Bediasite是一種含銅的硫酸鹽礦物,通常形成在銅礦礦脈中。它的化學式為Be2Cu4(SO4)3(OH)6·.5H2O,晶體結構為三斜晶系。Bediasite在自然界中很罕見,隻在幾個地方被發現過。
Bediasite的近義詞包括:無。
Bediasite的反義詞包括: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