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ɔːtəʊ'tɒksɪn/ 美:/',ɔtə'tɑksɪn/
n. [生物] 自體毒素
autotoxin(自體毒素)的詳細解釋如下:
定義
指生物體内自身産生的毒素,作用于生成該毒素的有機體本身。例如某些代謝産物或異常蛋白質可能在特定條件下對自身細胞産生毒性。
詞源與發音
單詞由前綴 auto-(自體)和 toxin(毒素)組成,音标為[,ɒ:tәu'tɒksin],近似中文發音“奧托托克辛”。
醫學背景
在醫學領域,該術語常用于描述因代謝紊亂或免疫系統異常導緻的自身中毒現象,如尿毒症患者體内尿素蓄積引發的毒性反應。
相關概念
與“外源性毒素”(外部攝入的毒素)相對,強調毒素來源的内生性。需注意與“自體抗體”(autoantibody)等類似術語區分。
使用場景
多出現于病理學、毒理學文獻中,日常使用頻率較低。例如:“慢性腎功能衰竭可能導緻autotoxin積累”(需結合具體語境)。
由于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通過醫學詞典或專業文獻進一步驗證擴展信息。
詞性: 名詞
發音: [ˌɔ:təʊˈtɒksɪn]
定義: 一種由自身産生的毒素,可以對自身細胞産生有害作用。
例句:
The autotoxin released by the tumor cells can inhibit the body's immune response.(腫瘤細胞釋放的自體毒素會抑制身體的免疫反應。)
The accumulation of autotoxins can lead to various diseases.(自體毒素的積累會導緻各種疾病。)
用法:
Autotoxin通常用于描述由自身産生的有害物質,特别是在生物學和醫學領域中被廣泛使用。
近義詞:
endotoxin(内毒素)
self-poisoning(自我中毒)
反義詞:
exotoxin(外毒素)
antidote(解毒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