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ɒstɪnaɪt; 'ɔː-/ 美:/''ɔstə,naɪt/
n. [材] 奧氏體
The interface of austenite and martensite is somewhat straight.
奧氏體和馬氏體之間的界面為較平直的界面。
An austenite shell is formed over the entire surface of the graphite nodules.
在石墨球的整個表面形成了一層奧氏體殼。
The structure of the stu***d steels was bainite, martensite and retained austenite.
研究用鋼的室溫組織為貝氏體、馬氏體、少量殘餘奧氏體。
However, the rapid cooling of austenite postpones dynamic transformation remarkably.
但奧氏體快速冷卻明顯推遲了動态相變的發生。
Some methods of retained austenite measurement on high chromium cast iron were compared.
對高鉻鑄鐵殘餘奧氏體測定的幾種方法進行了比較。
retained austenite
殘留奧氏體;[機]殘留沃斯田鐵
austenite matrix
奧氏體晶體
奧氏體(Austenite)是鋼鐵材料中一種重要的顯微組織,指碳溶解在γ-Fe(面心立方結構鐵)中所形成的間隙固溶體。其名稱來源于英國冶金學家威廉·錢德勒·羅伯茨-奧斯汀(William Chandler Roberts-Austen)。以下是其核心特征:
晶體結構與成分
奧氏體具有面心立方(FCC)晶體結構。在鋼中,它主要包含鐵(Fe)和溶解在其中的碳(C),碳原子位于γ-Fe晶格的間隙位置。此外,合金元素如鎳(Ni)、錳(Mn)、鉻(Cr)等也能大量固溶于奧氏體中,顯著影響其穩定性與性能。來源:美國材料信息協會(ASM International) - 《ASM Handbook, Volume 1: Properties and Selection: Irons, Steels, and High-Performance Alloys》。
存在條件與穩定性
奧氏體在平衡條件下通常存在于高溫區間(對于普通碳鋼,在727°C以上)。它是鋼在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Ac3或Accm以上)後形成的均一組織。在冷卻過程中,奧氏體會根據冷卻速度的不同轉變為其他組織(如鐵素體、珠光體、貝氏體、馬氏體)。通過添加大量奧氏體穩定化元素(如鎳、錳、氮)或快速冷卻(淬火),可以使其在室溫或低溫下保持亞穩态存在。來源:卡内基梅隆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課程資料。
物理與力學性能
應用價值
奧氏體是鋼進行熱處理(如淬火、回火)的基礎相。室溫下保持奧氏體組織的鋼(奧氏體不鏽鋼、高錳鋼等)因其優異的耐腐蝕性、良好的成形性、無磁性以及高低溫韌性,被廣泛應用于化工設備、食品加工、醫療器械、建築裝飾、低溫容器、耐磨部件等領域。來源:山特維克材料技術(Sandvik Materials Technology) - 《Handbook: Stainless Steels》。
Austenite(奧氏體) 是冶金學和材料科學中的重要術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Austenite是碳溶解于γ-Fe(伽馬鐵)中形成的固溶體,符號為γ或A。其形成溫度範圍通常在727°C至1148°C之間,具體取決于鋼的碳含量。碳的最大溶解度在1148°C時為2.11%,而在727°C時降至0.77%。
如需更深入的化學成分分析或相變動力學模型,可參考材料科學相關教材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