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反費米子
Antifermion是粒子物理學中的術語,指代費米子(fermion)對應的反粒子。費米子是遵循費費米-狄拉克統計的基本粒子,例如電子、誇克和中微子,而它們的反粒子(即antifermion)具有相同的質量、自旋,但電荷、重子數等量子數相反。例如,電子的反粒子是正電子(positron),帶有+1電荷;反誇克則與普通誇克的色荷(color charge)相反。
這一概念源于狄拉克方程的理論預測。1928年,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在相對論性量子力學方程中提出,電子可能存在帶正電的對稱解,這一預言于1932年被卡爾·安德森(Carl Anderson)通過宇宙射線實驗證實,首次發現了正電子。在标準模型框架下,所有費米子均有對應的反粒子,其相互作用遵循電荷共轭對稱性。例如,在β衰變中,反中微子與質子相互作用産生中子和正電子。
現代應用中,antifermion的研究對理解宇宙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問題至關重要。例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ALPHA實驗通過操控反氫原子(由反質子和正電子組成)探索反物質性質。此外,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等醫學成像技術也依賴于正電子的湮滅輻射現象。
Antifermion(反費米子)是粒子物理學中的術語,指代費米子(fermion)對應的反粒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量子場論或實驗觀測細節,建議參考粒子物理學教材(如《粒子物理學導論》)或權威數據庫(如PDG粒子數據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