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ˌæntiˈklerɪkl/ 美:/'ˌæntiˈklerɪkl/
adj. 反聖職者的;反對教會幹預政治的
His government established free, compulsory, secular education (1882) through enacting such anticlerical measures as dissolving the Jesuits and forbidding their members to teach.
他最著名的政績是建立免費義務教育(1882),此外還采取其他反教權措施,特别是解散耶稣會和禁止教會人員在任何學校任教。
“Anticlerical”是一個形容詞,主要用于描述反對教會權力或神職人員參與政治、社會事務的立場。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源與發音
該詞由前綴“anti-”(反對)和“clerical”(教權的、神職人員的)構成。英式發音為[ˌæntɪ'klerɪkl],美式發音相同。
核心含義
指反對教會(尤其是天主教)及其神職人員在政治、教育等公共領域擁有特權或幹預權。例如:19世紀歐洲的“反教權運動”主張削弱教會在國家事務中的影響力。
應用場景
相關概念辨析
不同于“無神論”(atheism),它針對的是教會組織而非信仰本身;也區别于“世俗主義”(secularism),後者更強調政教分離而非直接對抗。
典型例句
“Richard Rorty, ateo anticlerical...”體現了該詞用于描述反對宗教權威介入公共事務的立場。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事件或具體運動案例,可參考相關文獻擴展學習。
單詞"anticlerical"指的是反對教會的,反對教權主義的。這個單詞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反對教會或教權的人或運動。
"anticlerical"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那些反對教會或教權的人或運動。它通常用于政治、曆史和社會學等領域。
"anticlerical"一詞來自拉丁語"anticlericus",意為反對教會的。在歐洲曆史上,反教權主義運動在17世紀末期和18世紀初期達到了高潮,這些運動反對教會權威,并支持世俗化和宗教自由。在一些國家,如法國和西班牙,反教權主義運動在19世紀得到了發展,并且在20世紀初期,一些政府采取了反教權主義政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