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 ego是什麼意思,alter ego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alter ego英标
英:/',æltə'eɡəu/
常用詞典
n. 密友;個性的另一面;至交
例句
Superman's alter ego was Clark Kent.
超人的第二自我是克拉克•肯特。
Barry Humphries's alter ego Dame Edna took the U.S. by storm.
巴瑞·哈姆弗萊斯在《埃德娜夫人》裡展現的另一面讓美國觀衆大為傾倒。
You'd have to be as rich as Tony Stark—the billionaire alter ego of Marvel Entertainment's Iron Man—to be able to afford most of these powers.
你必須和托尼·斯塔克一樣富有——億萬富翁是漫威影業《鋼鐵俠》的另一個化身——才能負擔得起大部分能力。
Who can forget Robin Williams's Scottish-sounding alter ego in Mrs.
誰能健忘羅賓·威廉姆斯在《窈窕奶爸》中帶有蘇格蘭口音的反串腳色?
I say: girl, I don't want to know about your mild-mannered alter ego.
最佳答案:我說:女孩,我并不想知道你的溫柔的自我改變。
同義詞
n.|familiar/crony;密友;個性的另一面;至交
專業解析
"Alter ego" 是一個源自拉丁語的短語,在英語中被廣泛使用,主要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
另一個自我;第二自我:
- 這是最常見和根本的含義。它指一個人内心深處隱藏的、與日常展現的公開人格截然不同的另一個身份或人格側面。這個“另一個自我”可能包含被壓抑的欲望、隱藏的天賦、秘密的抱負,或者完全相反的性格特質。
- 文學經典例證: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小說《化身博士》(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是這一概念的絕佳诠釋。溫文爾雅的傑基爾博士(Dr. Jekyll)通過藥物釋放出其殘忍狂暴的“另一個自我”——海德先生(Mr. Hyde)。這生動地展現了人性中光明與黑暗、理性與獸性的雙重性。
- 心理學視角: 在心理學領域,特别是受弗洛伊德理論影響,這個概念與“本我”(id)或未被社會規範接受的潛意識部分有聯繫,指代個體内部未被充分整合或展現的另一個身份。
-
極其親密的朋友;知己;代理人:
- 在更廣泛的社會意義上,"alter ego" 可以指一個與你關系極其密切、思想高度一緻、彼此完全信任的人。這個人就像你的延伸,了解你如同了解自己,并且常常被授權代表你行事或發表意見。
- 實際應用: 例如,一位公司CEO可能會稱其最信賴的副手或商業夥伴為自己的"alter ego",因為他們共享願景、決策默契,副手能充分代表CEO的意志。在法律語境中,有時也指被賦予廣泛代理權的人。
總結來說,"alter ego" 的核心在于“另一個”或“替代的”身份。它既可以指個體内部隱藏的、截然不同的另一面人格(内在的“另一個我”),也可以指外部世界中與你心靈相通、能完全代表你的那個人(外在的“另一個我”)。 其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但都強調了一種深刻的、超越表面的身份關聯性或替代性。
網絡擴展資料
"Alter ego" 是源自拉丁語的詞彙,字面意為“另一個我”(other self)。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解釋:
1.基本定義
- 核心含義:指一個人内心隱藏的另一面性格,或極其親密的朋友,如同“自我”的延伸。
- 發音:英式發音為 [ˌæltər ˈiːɡəʊ],美式發音為 [ˌæltər ˈiːɡoʊ]。
- 複數形式:alter egos。
2.不同語境下的用法
- 日常用語:
- 指密友、至交,如“他的秘書是他的親信”(Son secrétaire est son alter ego)。
- 也用于形容人在不同場合展現的截然不同性格,例如公衆人物與私下形象的反差。
- 法律與商業:
- 指代理人或全權代表,如企業高管可被視為法人的“替身”(如例句“The Secretary will be traveling as the President’s alter ego”)。
- 在法律中,若個體或實體代表他人承擔連帶責任,也可稱為alter ego。
- 心理學與文學:
- 指人格分裂中的“第二自我”,或虛構角色(如《Fate/EXTRA CCC》中由AI生成的獨立意識體)。
- 在流行文化中常被用作代號,例如蝙蝠俠與布魯斯·韋恩的關系。
3.文化延伸
- 音樂領域:韓國歌手Lisa的個人專輯《Alter Ego》即借用此概念,表達藝術人格與真實自我的關系。
- 網絡用語:常被用來形容匿名身份或網絡人格,如“小號”賬號。
補充說明
該詞在不同場景中的翻譯需靈活處理,例如中文常譯為“至交”“第二自我”,但難以完全體現其“本我與他我共生”的哲學意味。若需進一步了解專業領域(如法律或心理學)的用法,建議查閱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