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微] 無色菌屬
Achromatium(無色菌屬)是一類特殊的大型硫氧化細菌,屬于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的硫發菌科(Thiophysaceae)。該屬最早由微生物學家Sergei Winogradsky于19世紀末發現,其名稱來源于希臘語“a-”(無)和“chroma”(顔色),指其細胞内缺乏光合色素的特征。
形态與生理特性
Achromatium細胞呈橢圓形或杆狀,長度可達50微米以上,是已知最大的原核生物之一。其細胞質内含有多個液泡和硫顆粒,通過氧化硫化合物(如硫化氫)獲取能量,屬于化能無機營養型微生物。獨特的代謝機制使其能在缺氧的沉積物環境中存活(參考:Springer《微生物生态學》專著)。
生态意義
該菌廣泛分布于淡水湖泊、海洋沉積物等富含硫化物的環境中,在硫循環中起關鍵作用。研究表明,Achromatium通過硫代謝影響沉積物-水界面的元素通量,對維持水體生态系統平衡具有重要意義(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2018年相關研究)。
研究進展
2023年《國際系統與進化微生物學雜志》發布的基因組分析顯示,Achromatium具有高度基因多樣性,其代謝途徑比傳統認知更複雜,可能參與甲烷氧化等交叉循環過程。這類發現為微生物地球化學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Achromatium"(無色菌屬)是細菌界中一個特殊的屬名,其特點及含義可歸納如下:
1. 分類與命名
2. 形态與生理特征
3. 生态與研究現狀
參考資料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屬細菌的代謝機制或生态作用,建議查閱微生物學專業文獻,或訪問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等權威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