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微] 无色菌属
Achromatium(无色菌属)是一类特殊的大型硫氧化细菌,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硫发菌科(Thiophysaceae)。该属最早由微生物学家Sergei Winogradsky于19世纪末发现,其名称来源于希腊语“a-”(无)和“chroma”(颜色),指其细胞内缺乏光合色素的特征。
形态与生理特性
Achromatium细胞呈椭圆形或杆状,长度可达50微米以上,是已知最大的原核生物之一。其细胞质内含有多个液泡和硫颗粒,通过氧化硫化合物(如硫化氢)获取能量,属于化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独特的代谢机制使其能在缺氧的沉积物环境中存活(参考:Springer《微生物生态学》专著)。
生态意义
该菌广泛分布于淡水湖泊、海洋沉积物等富含硫化物的环境中,在硫循环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Achromatium通过硫代谢影响沉积物-水界面的元素通量,对维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2018年相关研究)。
研究进展
2023年《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发布的基因组分析显示,Achromatium具有高度基因多样性,其代谢途径比传统认知更复杂,可能参与甲烷氧化等交叉循环过程。这类发现为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Achromatium"(无色菌属)是细菌界中一个特殊的属名,其特点及含义可归纳如下:
1. 分类与命名
2. 形态与生理特征
3. 生态与研究现状
参考资料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属细菌的代谢机制或生态作用,建议查阅微生物学专业文献,或访问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等权威数据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