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əˌbɒmɪˈneɪʃn/ 美:/'əˌbɑːmɪˈneɪʃn/
複數 abominations
SAT
n. 厭惡;憎恨;令人厭惡的事物
All the things I can see is just abomination.
我所看到的隻有憎恨而已。
Domestic violence is an abomination.
家暴是一種令人憎惡的行為。
Whatever the thing is, it's just an abomination to the local people.
無論這件事是什麼,這都是當地人民所憎惡的行為。
These six things doth the LORD hate: yea, seven are an abomination unto him.
耶和華所恨惡的有六樣,連他心所憎惡的共有七樣。
For the froward is abomination to the LORD: but his secret is with the righteous.
因為乖僻人為耶和華所憎惡。正直人為他所親密。
Divers weights are an abomination unto the LORD; and a false balance is not good.
兩樣的法碼,為耶和華所憎惡。詭詐的天平,也為不善。
Diverse weights and diverse measures are both alike an abomination to the Lord.
兩樣的砝碼、兩樣的升鬥,都為耶和華所憎惡。
Divers weights [are] an abomination unto the LORD; and a false balance [is] not good.
兩樣的法碼,為耶和華所憎惡。詭詐的天平,也為不善。
n.|despite/hate/hatred/aversion;厭惡;憎恨;令人厭惡的事物
Abomination(可憎之物)是英語中一個具有強烈負面情感的詞彙,指代因違反道德、宗教或社會規範而引發極度厭惡或憎恨的事物或行為。其含義可從以下層面解析:
詞源與核心定義
該詞源自拉丁語“abominari”(詛咒、憎惡),後經古法語進入英語。現代權威詞典如《牛津英語詞典》将其定義為“強烈的道德反感對象”或“令人極度反感的事物”。
宗教與道德語境
在宗教文本中,“abomination”常指觸犯神聖律法的行為。例如《聖經·利未記》将某些飲食和祭祀行為稱為“可憎的”(abomination),強調其違背神性秩序。倫理學研究中,此詞也被用于描述違背基本人性準則的行為,如種族滅絕。
社會與文化應用
在世俗語境中,該詞可形容引發廣泛社會譴責的現象。例如曆史學家用“abomination of slavery”批判奴隸制度的非人道性,心理學研究則指出人類對虐童等行為的普遍憎惡反應與進化形成的道德本能相關。
情感強度的特殊性
相較于近義詞“dislike”或“hatred”,“abomination”隱含更深層的道德批判,通常涉及對事物本質的否定。語言學者指出,其使用多出現于正式論述或修辭場景,用以強化立場的情感表達。
abomination 的詳細解釋如下:
該詞源自法語 abomination(憎惡),進一步可追溯至拉丁語,核心含義為“強烈的厭惡或憎恨”。在英語中,它既指情感上的極度反感,也指引發這種情感的具體對象。
如需更多例句或發音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如、3、10)。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