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背诞的意思、背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背诞的解释

违命放诞,不受节制。《左传·昭公元年》:“子姑忧 子晳 之欲背诞也。” 杜预 注:“ 郑子晳 杀 伯有 背命放诞,将为国难。”《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刘表 背诞,不供贡职。”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方毓德以羈縻,竟凭骄而背诞。” 宋 苏辙 《殿试武举策问》:“朕以天下为度,怀柔四夷,而 西戎 背诞,腰领未得。” 章炳麟 《思乡原上》:“ 孔融 背诞之士也,其在 北海 任用轻剽之才,租赋少缓,一朝杀五部督邮,及姦民污吏滑乱市朝,弗能治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背诞”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词义

“背诞”指违抗命令、行为放诞且不受节制,常用于描述违背上级或礼法的行为。例如:

二、构成分析

  1. “背”:本义为“违反、背叛”,如《说文解字》中“背,违也”;
  2. “诞”:指“荒唐、不切实际”,引申为“放纵、不合礼法”。两字组合后,强调既违背命令又行为荒诞的双重含义。

三、例句与出处

  1. 唐司空图《复安南碑》:“凭骄而背诞”——形容藩镇骄横抗命;
  2. 宋苏辙《殿试武举策问》:“西戎背诞”——指边疆部族不受节制。

四、综合释义

该词多用于政治或军事语境,批评对象包括诸侯、权臣、外族等,暗含对秩序破坏的谴责。章炳麟在《思乡原上》中亦用此词批判孔融任用轻佻之才导致乱象,进一步扩展了其应用场景。

如需查看更多用例,可参考《左传》《三国志》等典籍原文,或查阅汉典等权威字库(部分内容引自)。

网络扩展解释二

背诞

《背诞》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言行违背常理、违背道理。它由两个部分组成:背(手)和诞(言)。背的部首是月,笔画为九画;诞的部首是言,笔画为七画。

《背诞》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庄子·见丧》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御史中丞与杨震争论什么是对国家有害的,中丞表示与君子为仇是对国家有害的,杨震则反驳称违背常理、无理取闹才是对国家有害的。故事中的对话给人留下了对违背常理言行的深刻印象,形成了“背诞”的概念。

在繁体字中,“背诞”可以写作「背誕」。繁体字中的「誕」与简体字中的「诞」是同一个字,都是由言作为部首。繁体字的使用较为常见于港澳台地区和一些海外华人社群。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根据不同的朝代和字典,对于「背诞」的写法可能略有变化。例如《康熙字典》中将「背」写为「背」,将「诞」写作「譂」。虽然写法有所不同,但意思和现代汉字中的「背诞」相同。

下面是一些使用「背诞」一词的例句:

1. 他的行为举止真是背诞到了极点。

2. 这个理论完全背诞,毫无根据。

3. 你在说什么背诞话?完全不可信。

与「背诞」意思相近的词语包括「荒谬」、「离谱」和「荒唐」;相反的意思则可以用「合理」、「合乎逻辑」或「正常」。

一些与「背诞」相关的词语组合包括「背诞言论」、「背诞行为」和「背离常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