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鼓院的意思、鼓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鼓院的解释

宋 代官署名。登闻鼓院的略称。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六院四辖》:“登闻检院、鼓院,始建于 和寧 ,继移于 丽正 左右闕庭之南,左检院,右鼓院。”《宋史·职官志一》:“登闻检院,隶諫议大夫;登闻鼓院,隶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寃滥,及奇方异术、改换文资、改正过名,无例通进者,先经鼓院进状;或为所抑,则诣检院。”参见“ 鼓司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鼓院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本义与建筑特征:

    • 指设有登闻鼓的官署或机构所在的院落。“鼓”指古代用于鸣冤、陈情或报警的“登闻鼓”,“院”指官署或机构所在的场所。其核心特征在于该场所设有可供民众击鼓鸣冤或上达天听的装置。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2册,p.1053)、《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p.471)。
  2. 宋代特定的司法、信访机构(专称):

    • 这是“鼓院”最主要、最著名的含义,特指宋代中央设立的“登闻鼓院”。它是宋代司法和信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设立目的与职能: 登闻鼓院的主要职责是受理吏民申诉。具体包括:
      • 受理对各级官府判决不服的上诉。
      • 受理涉及军国机密、奇冤异惨等重大案件,允许当事人或其亲属直接向皇帝申诉。
      • 受理文武官员的重大建议或机密报告。
      • 为普通民众提供一个直接向中央最高层反映冤情、提出建议的官方渠道,是宋代“通下情”的重要制度设计。来源:《宋史·职官志》、《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p. 568)。
    • 运作方式: 吏民需按照规定格式书写诉状(称为“牒”),投入鼓院设立的匣中。鼓院官吏收到诉状后,需进行初步审核(如检查格式、事由是否属于受理范围),然后根据案情轻重缓急,或直接处理,或上报皇帝,或转交其他相关司法机构(如大理寺、刑部)审理。来源: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1997年,p. 268-269)。
    • 历史地位: 登闻鼓院(常简称“鼓院”)与“登闻检院”共同构成了宋代中央直诉制度的核心,在疏通民情、纠正冤狱、监督官吏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是研究宋代政治制度、司法制度的重要对象。来源:戴建国《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相关章节)。

“鼓院”一词,从字面看指设有登闻鼓的官署院落,但其核心历史内涵是指宋代专门设立的、负责受理吏民申诉直达皇帝的中央机构——登闻鼓院。它体现了宋代统治者试图建立更直接民意上达渠道的努力,是宋代司法与行政体系中的一个独特设置。

网络扩展解释

“鼓院”是宋代设立的官署名,全称为登闻鼓院,主要职能是接收和处理官员、民众的申诉或建议。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鼓院为宋代中央官署之一,隶属于谏院,与登闻检院并列。其核心职责是管理设在宫门外的“登闻鼓”,允许百姓或官员通过击鼓直接向朝廷呈递冤情、建议或紧急事务的奏疏。

  2. 历史渊源

    • 唐代已有类似机构,允许民众在朝堂外击鼓鸣冤。
    • 宋代沿袭此制,初期设“鼓司”,后于景德四年(1007年)更名为登闻鼓院,由专职官员管理。
  3. 职能特点

    • 接受文武官员及百姓的奏章、表疏,涉及冤案、军机、灾异等重大事件。
    • 与登闻检院分工协作,形成双轨制,确保下情上达。
  4. 其他说明
    需注意,部分资料(如)提到“鼓院”为管理鼓乐的机构,但此解释与主流历史文献不符,可能是对词语的误读或特定语境下的引申用法。

总结来看,“鼓院”主要指宋代的司法与信访机构,其设立体现了古代君主重视民意的治理理念。

别人正在浏览...

鞍马备载超手回廊逞辨澈悟东厂遁世遗荣輀輶封面佛舍利佛生日负盘感浃橄榄香閤门刮刀灌流官铸规准海交浩涆蒿蒸后辈画叉华诞驩浃兼示桀骏精魅金沙罗九泉之下巨功可蠢辽视罹丽灵主留好理王立锥之地乱松松禄仕怒水霹雳手洽购耆夙屈産染须种齿三败之辱蛇虺食货説啥四密铁炉无复无航侠节贤妹小不点儿小床翕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