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沦丧。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彼汩丧廉耻,广为道径者,不数年至公相矣,安用四至九卿哉!”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七:“﹝ 安石 ﹞摈老成,任新进,黷忠厚,崇浮薄,恶鯁正,乐諛佞,是以廉耻汩丧,风俗败坏。”
“汩丧”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汩丧”意为沦丧、丧失,常用于描述道德、廉耻或社会风气的败坏。该词由“汩”(本义为水流湍急,引申为扰乱、沉沦)与“丧”(失去)组合而成,强调某种品质或状态的逐渐消逝。
宋代典籍引用
语境特征
多用于负面评价,常与“廉耻”“风俗”等词搭配,体现对道德滑坡的批判。
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或引用历史评论时。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选用“丧失”“败坏”“沦丧”等更通用的词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宋代历史文献原文。
汩丧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衰败、垮掉、毁损、灭亡。它形容事物或人物破败、颓废、落寞的状态。
汩丧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水部,右边是亡部。它总共有12个笔画。
汩丧是由古代汉字的演变而来。在繁体字中,汩丧的写法为「澂喪」。
在古代汉字中,汩丧的写法为「濊喪」。
1. 这个国家陷入内乱后,经济开始汩丧。
2. 他心力交瘁,容颜汩丧。
组词:汩乱、汩沙
近义词:悲惨、颓唐、凋敝、破败
反义词:兴盛、发达、繁荣、兴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