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闕误, 瑜 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 周郎 顾。’”后遂以“顾曲”为欣赏音乐、戏曲之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一片红毺铺地,此乃顾曲之所。” 苏曼殊 《焚剑记》:“此一粉头耳,计今夕车所停二十餘处,顾曲之人,何止半百?”
“顾曲”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本义
原指周瑜精通音律,能察觉乐曲错误并回头示意。《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由此形成俗语“曲有误,周郎顾”。
引申义
后演变为对音乐、戏曲的欣赏或鉴赏的代称。例如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中“此乃顾曲之所”,即指欣赏戏曲的场所。
现代汉语中,“顾曲”可泛指对音乐、戏剧的欣赏,或形容人具备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例如:“他对传统戏曲颇有研究,堪称顾曲行家。”
该词兼具历史底蕴与文学美感,是中文里表达艺术鉴赏的雅致词汇。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解读,可参考《三国志》原文及古典文学作品。
《顾曲》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回首往事,怀念过去。可以用来形容人对过去的积极事物或美好记忆的思念。
《顾曲》在汉字中由“页”和“羊”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7画。
《顾曲》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学创作,他们常常借用这个词语来表达对过去时光或人事的思念。在繁体字中,《顾曲》通常写作「顧曲」。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每个字的形状和结构都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顾曲》这个词的基本形状和现代字体相似,并没有太大变化。
1. 怀旧之情油然而生,他顾曲着过去的岁月。
2. 看到这个地方,他不禁顾曲起小时候的无忧无虑。
1. 忆顾: 回忆思念过去
2. 顾盼: 回头眺望、注视
3. 曲高和寡: 形容美妙动人的艺术作品或学问只有少数人欣赏
4. 目无法纪: 形容不顾一切,不择手段
回忆、怀旧、留恋
遗忘、忘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