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租的意思、国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租的解释

(1).封地的田赋。《后汉书·来历传》:“帝大怒,乃免 歷 兄弟官,削国租,黜公主不得会见。”

(2).指官吏的职田所收租税。《南史·梁纪上》:“王公以下,各上国租及田穀,以助军资。” 唐 李商隐 《街西池馆》诗:“国租容客旅,香熟玉山禾。”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街东街西》:“又街西池馆见 李义山 诗……但‘国租’云云,似当时别有一种公项资粮,隶于官中,以供客者。似犹有古制‘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羈旅’之遗意,而今不可攷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诸侯封地的赋税收入,属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财税概念。以下是基于权威古籍及辞书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国租(guó zū)

指诸侯国或封地向朝廷缴纳的田赋、租税。

示例:

《汉书·食货志下》载:“诸贾人末作……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算一;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算一。”(注: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以手力所作而卖之者,谓之‘作’;其属官为铸及租者,谓之‘国租’。”)


二、语义解析

  1. 税收性质

    “国租”专指诸侯封地的法定税赋,区别于中央直辖地区的“田租”。其征收对象为封地内的耕地,以粮食为主,归诸侯王支配,部分需上缴朝廷。

  2. 历史语境

    • 周代:诸侯国需向天子纳贡赋,称“邦国之贡”(《周礼·天官·大宰》)。
    • 汉代:诸侯王“衣食租税”,即依赖封地赋税维持财政(《史记·五宗世家》)。
  3. 词义演变

    唐宋后分封制式微,“国租”一词渐少用,明清文献中多称“藩租”或“王庄租”。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772页)

    “国租:诸侯封地的租税。”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

    “国租:诸侯国的赋税。例:《汉书·食货志》‘诸作有租及铸’。”

  3.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

    于“租”字条释:“特指诸侯封地的赋税,如‘国租’。”


四、相关概念辨析


参考文献原文来源:

  1. 《汉书·食货志下》(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周礼注疏》《史记》相关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纸质权威辞书)

(注:因“国租”为古语专词,网络公开数据库如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可查《汉书》等原文,但释义需以纸质辞书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国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uó zū,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封地的田赋
    指古代封地领主向国家缴纳的田产赋税。例如《后汉书·来历传》记载:“帝大怒,乃免历兄弟官,削国租,黜公主不得会见。”,此处“国租”即指封地的赋税。

  2. 官吏职田的租税
    指官员按职位享有的职田所收的租税。如《南史·梁纪上》提到:“王公以下,各上国租及田穀,以助军资。”,说明职田租税被用于军需。


二、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三、总结

“国租”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国家或官府通过土地、职田等征收的税赋,属于历史文献中的专有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如需深入考据,可参考《后汉书》《南史》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拜祷白露邦彦巴掌秉事裁赦场强仪重温淳元荡灭丹铅诞兴吊棺地主之仪斗怒丰敞俸给黼绘鬼神不测衡立活教材缄口兢战侃侃宽旷昆友累堆灵宫论题绿豆漫条斯理名高难副目呼儜拙疋丢扑答皮笠破门而出破言仆马恰便似奇丑阙狄认贼为子丧陨三善筛滤折伐省采生俘时背时揖霜居粟金汰拣瓦楞王刍亡厌我武惟扬无筴相对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