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把稳的意思、把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把稳的解释

把持稳妥;稳当可靠。《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陛下将牢太过耳” 元 胡三省 注:“将牢,谓先自固而不妄动也,犹今人之言把稳也。” 清 李渔 《巧团圆·得妻》:“如今二十分把稳,再没甚疑心了。” 阮章竞 《漳河水》诗:“有空多擦枪常瞄准,打仗的时候更把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把稳(bǎ wěn)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通行于西南官话区(如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在口语中广泛使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核心含义为“稳妥可靠;有把握”,强调对事物或行为的掌控力和确定性。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及权威参考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典释义与词性

  1. 形容词性

    表示人或事物状态稳定、可靠,不易出错。

    例:他办事一向很把稳。

    释义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21页:把稳〈方〉形稳妥可靠:他办事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2. 动词性

    指通过具体动作确保稳定或安全,常见于动作描述。

    例:开车时要把稳方向盘。

    释义参考:

    《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234页:把稳,握持使稳固;比喻做事稳妥。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二、构词与语义演变


三、典型用法与例句

  1. 形容人的性格或能力

    “选他当队长最把稳,因为他从不冒险。”

    (来源:汉典网 · 例句库 | www.zdic.net

  2. 描述事物状态

    “这座桥修得把稳,洪水来了也不怕。”

    (来源:《四川方言词典》第5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

  3. 动作性表达

    “爬山时要把稳树枝,小心滑倒。”

    (来源:现代汉语方言语料库 |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四、近义词对比

词汇 差异点 地域性
把稳 强调绝对可控性,多用于口语 西南官话
稳妥 书面性强,通用语 全国通用
牢靠 侧重物理稳固,引申为可信赖 北方方言多用

权威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

    官方介绍链接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官网条目索引

  3. 教育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收录方言高频词释义标准。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注:部分链接需结合官网栏目检索,直接访问或需层级跳转)

网络扩展解释

“把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核心含义
    指稳当、可靠,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稳妥、不易出错的状态。例如:“他办事很把稳。”

  2. 词性构成
    属于动补式合成词(“把”为动词,“稳”为补语),强调通过把控达到稳定的结果。


二、词源与演变

  1. 历史溯源
    最早见于元代胡三省对《资治通鉴》的注解:“将牢,谓先自固而不妄动也,犹今人之言把稳也。”,说明“把稳”与古语“将牢”同义,指谨慎固守。

  2. 文学用例
    清代李渔在《巧团圆·得妻》中写道:“如今二十分把稳,再没甚疑心了。”,体现其“确定可靠”的引申义。


三、方言应用

在陕西等地方言中,“把稳”常用于口语提问,如“这事把稳不?”意为“是否稳妥?”,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四、用法与示例


五、近义与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稳妥、牢靠 冒失、轻率
可靠、扎实 草率、浮躁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或方言变体,可参考《资治通鉴》注解或方言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哀牢八顾薄奠边都护便线逼逼比里哔啰璧马不许承制赤麻冲冒楚巴春貌刺举得其三昧點藥丢帽落鞋防主飞精服驯甘露厨跟前人观瞻古直汉恩含水量还不够互出徽名降避搅脑汁景化裂文黎幕琳腴龙翔凤翥鸬鹚瘟马首东门仆泡毛鬼披红齐三士热暑日东月西散话商利声言树阴酸馅气停産铜綫望衡委细五柞详惊向阳析出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