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吹笙。簧,笙管中的铜叶,借指笙。《诗·秦风·车邻》:“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毛 传:“簧,笙也。” 朱熹 集传:“簧,笙中金叶,吹笙则鼓动之以出声者也。” 汉 王逸 《九思·伤时》:“使素6*女兮鼓簧,乘戈龢兮謳謡。”
(2).称颂。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是以嗣前人,食旧德,鼓簧史传,柱石邦家,其来远矣。”
(3).比喻巧言善辩。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而一二不逞之徒,竟敢乘此时机,造为 满 汉 异族权利不均之説,恣其鼓簧,思以凟皇室之尊严,偿叛逆之异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天下皆知大乱将至,革匪乃得肆其鼓簧。”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鼓簧汉语 快速查询。
“鼓簧”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其解释和来源可综合多个文献进行说明:
吹奏笙簧
本义指演奏笙类乐器。簧是笙管中的铜制振动片,吹奏时通过气流振动发声。例如《诗经·秦风·车邻》中“既见君子,并坐鼓簧”,汉代王逸《九思·伤时》也有“使素女兮鼓簧”的描述。此用法强调乐器演奏的动作。
称颂、赞美
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赞扬。如唐代李邕在碑文中写道“鼓簧史传,柱石邦家”,借“鼓簧”表达对功绩的称颂。
比喻巧言善辩
后衍生为形容能言善道、言辞机敏。清代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中以此喻指辩才。此义项带有一定贬义,暗含“巧言”之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古代汉语词典》或《诗经》注疏类文献。
《鼓簧》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gǔ huáng"。它的意思指的是调节某些机械装置的一种弹性元件。
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左边的部首是“鼓”(gǔ),右边的部首是“簧”(huáng)。
“鼓”是指一个打击乐器,由一个空心的共鸣箱和一个被动振动的膜构成。这个字的构造类似于鼓的外形,也可以用来表示敲击、提醒等意思。
“簧”是金属制品的一种构件,可以弯曲的金属条状物。这个字的构造类似于金属弹簧的形状,也可以用来表示弹性、震动等意思。
《鼓簧》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明显,是将“鼓”和“簧”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形成的。
在繁体字中,“鼓簧”可以写作「鼓簧」,其中的“「」”是繁体字的书写符号。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鼓簧》这个词,可以使用传统的字形写作「鼓簧」。
1. 这个机械装置需要一个鼓簧来实现自动回弹。
2. 技术人员正在调整鼓簧的张力,以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
3. 这个钟表的齿轮和鼓簧组成了准确的时间显示系统。
组词:鼓棒、簧片、弹簧、扬琴。这些词都与鼓簧相关。
近义词:弹簧、发条、小槌。这些词的意思与鼓簧相似,都是弹性元件。
反义词:固体、刚性、不弹性。这些词的意思与鼓簧相反,表示没有弹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