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钞的意思、官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钞的解释

官府发行的钱票。《明史·食货志五》:“自今官钞宜少出,民间得钞难,则自然重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十四:“不行官钞行私钞,名目何人餉史家?” 清 陈虬 《救时要议·设官钞》:“何谓设官钞?今商民百金以上,即就钱庄换票,其实钱庄银号之倒闭者,月有所闻,何如省府州县各设官银号,使上下均沾其利益,尚为便民裕国之要著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官钞”是古代中国由官府发行的纸币或钱票,主要用于货币流通和财政调控。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及相关信息:

基本定义

官钞指由官方机构发行的纸质货币或兑换凭证,其本质是一种政府信用货币,用于替代金属货币(如铜钱、银两)进行交易。例如,《明史·食货志五》提到“官钞宜少出,民间得钞难,则自然重矣”,反映了明代通过控制发行量维持官钞价值的政策。


历史背景与功能

  1. 发行目的
    官钞多在国家财政需求较大或金属货币不足时发行,例如战争、赈灾或大型工程建设期间。清代龚自珍在诗中提到“不行官钞行私钞”,侧面说明当时私钞(民间钱庄发行)与官钞并存的货币现象。

  2. 信用与流通
    官钞的流通依赖政府信用,但历史上常因滥发导致贬值。如清代陈虬在《救时要议》中建议设立官银号,以增强官钞的稳定性,避免民间钱庄倒闭风险。


相关概念辨析


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如明清)的官钞制度,可查阅《明史·食货志》或清代财政史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官钞

官钞是指由官府发行的代替银钱流通的纸币。作为中国古代银钱货币形式的一种,官钞在货币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拆分部首和笔画

官钞的拆分部首为宀(mián,宀为旧字部首区别于现代字部首“宝字底边”)和金(jīn),它的总笔画数为14。

来源

官钞最早是于南北朝时代(公元420年至589年)开始发行的。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例如方便携带、储存和交换。

繁体

官钞的繁体字为「官鈔」。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官钞的汉字写法为「官鈔」或「官票」。

例句

1. 宋代的官钞在经济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他们在市集上交易了一些官钞换取物品。

组词

官银、官纸、钞票、钞关、公务

近义词

官札、官纸、官票

反义词

银钱、实物货币、私钞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