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绶。借指官爵。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献食表》:“臣谬籍葭莩,叨荣圭组。” 宋 司马光 《辞放正谢第二札子》:“岂可即安私室,专养沉疴,不造王廷,坐受圭组。” 明 李东阳 《外舅成国朱公寿六十》诗:“由来家世本公卿,亲得君王赐圭组。” 清 王苍璧 《咏古》:“当其未遇时,夷然视圭组。” 王闿运 《赠太子太保刚直彭公墓志铭》:“虽辞圭组,卒践台衡。”
圭组是汉语中的古语复合词,由“圭”与“组”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代古代官员的玉圭和印绶,象征权力与官职身份。以下从释义、字源及文化引申三方面解析:
本义
“圭”为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或朝聘时手持的玉制礼器,形制上尖下方;“组”指系印玺的丝带。合称“圭组”代指官印及其佩戴绶带,是官吏身份与职权的信物。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736页)
引申义
引申为官职、爵位或显赫的权位。如唐代诗人韦应物《赠李判官》诗:“虽无圭组分,庶守恬淡志”,即以“圭组”反衬淡泊名利之心。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
圭(guī)
象形字,甲骨文作“▲”,模拟上尖下方的玉器。《说文解字》:“圭,瑞玉也,上圜下方……以封诸侯。”古代按爵位高低颁赐不同形制的圭,如镇圭、桓圭、信圭等。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组(zǔ)
形声字,从糸(mì)、且声,本义为编织的丝带。《说文解字》:“组,绶属也。”特指系玉饰或印玺的彩色绶带,以颜色、纹样区分官阶。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圭组作为礼制符号,承载古代政治伦理:
来源:《中国礼仪制度研究》(杨志刚著)
参考来源
“圭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圭组”指印绶,即古代官员的印章和系印的丝带,引申为官爵或官职的象征。例如:
圭
本义为古代玉制礼器,上尖下方,用于祭祀或象征身份。后衍生出测日影的仪器(如圭表)和标准、法度等含义。
组
原指丝带,后引申为印绶的组成部分,代指官职。
部分网络释义(如“团结一致”)属于现代误读,需结合古代文献验证。建议优先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用例。
百职绑缚裁覆苍辂残年余力豺心阐着车府令坼裂澄思赤实刍狗吹网欲满出家修行当撑弹铗倒[立]像丢答敦护繁旉放习发展中国家父国高耿合子利钱黄连素兼彩夹注及第净火井井然九回肠儁颖洛阳鸣冤叫屈砰駖清夷七损八益秋烟日下入冬山基拭目以俟收熟淑穆叹伏汤泉探夥天衣无缝铜婚屠沽儿颓息推展翫闻顽贼违负委曲成全五器消靡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