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棹的意思、归棹的详细解释
归棹的解释
亦作“ 归櫂 ”。指归舟。 唐 王勃 《临江》诗之二:“去驂嘶别路,归棹隐寒洲。” 唐 徐彦伯 《采莲曲》:“春歌弄明月,归櫂落花前。” 明 陈海樵 《锦缠道·惜别》曲:“留宴罢,催归棹。”
词语分解
- 归的解释 归 (歸) ī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媙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
- 棹的解释 棹 à 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划船:“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船:棹夫(船家)。归棹。 棹 ō 同“桌”。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归棹”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ī zhào(ㄍㄨㄟ ㄓㄠˋ),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
指返航的船只,即“归舟”。“棹”本义为船桨,代指船只。
例如: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中“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
引申含义
比喻归还、归宿,或指人或事物回到原本的位置或状态。
例如:“他归棹故乡,找到归宿”。
二、结构与用法
- 词语结构:动宾结构,“归”意为返回,“棹”代指船。
- 常见搭配:多用于诗词或文学语境,如“催归棹”“归棹隐寒洲”。
三、文学引用
- 唐代诗词
- 王勃《临江》诗:“去驂嘶别路,归棹隐寒洲”。
- 徐彦伯《采莲曲》:“春歌弄明月,归櫂落花前”。
- 明代散曲
陈海樵《锦缠道·惜别》:“留宴罢,催归棹”。
四、总结
“归棹”兼具写实与象征意义,既描述返航的船只,也隐喻人生的归宿或事物的归还。其诗意表达常见于古典文学,体现汉语的意象美感。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