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法夺取;谋求取得。《金史·高汝砺传》:“追胥走卒利其事急,规取货赂,深为民害。”《明史·太祖纪一》:“乃命 徐达 、 常遇春 等先规取 淮东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南唐 以恢复祖业为口实,也不曾设谋规取中原。”
“规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得出:
“规取”指设法夺取;谋求取得,强调通过策略或计划实现目标。其中“规”本义为画圆的工具(如圆规),引申为谋划、规划;“取”即获取、夺取,二者结合后形成复合动词。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叙述,常见于描述战略规划、权力争夺或资源谋取,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属较文雅的表达。
“规”的原始含义与“规则”“劝诫”相关(如“规劝”),但在“规取”中侧重“谋划”义。需注意语境,避免与现代词汇混淆。
《规取》是一个成语,表示依照规则或法律来处理、获取某种东西。
《规取》的拆分部首是「言」和「又」,其中「言」是声旁部首,「又」是手部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11。
《规取》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这部古代史书中。在古代,人们通常通过在处理案件时依照规则或法律来取得公平和正义的结果。
《规取》的繁体字为「規取」。
在古代,「规取」这个成语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但汉字的形状稍有不同。
1. 在这个国家,只有依法办事才能规取公正的裁决。
2. 他通过遵守游戏规则规取了胜利。
- 规定:指制定、设定某项规则或法律的行为。
- 取得:表示通过努力或合法手段获取某种东西。
- 循规蹈矩:指遵循规定的标准或法律行事,与《规取》意义相似。
- 遵循:表示按照规定、法律或指示进行行动。
- 任意:表示没有受到限制,不依照规则或法律行事。
- 逆规而行:表示违背规定或法律,采取相反的行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