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c property] 国家或集体所拥有的东西
不要损坏公物
公家财物;公共财物。《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太子曰:‘私钱自戏,不犯公物,此科太重。’” 郭沫若 《万引》:“我这不是革命的行为吗?我夺回的是天下的公物。”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 小马 :你是真不懂呀?明说吧,军饷是天下人的公物,营长使用得,咱亦使用得,您是更不必说啦!”
“公物”是指属于国家、集体或公共机构所有,并直接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财物或资源。以下是详细解释:
公物指由国家、行政主体(如政府机构)或集体组织所有,供公众或特定行政目的使用的物品。其核心特征是服务于公共利益,例如公园设施、学校桌椅、道路等。
在社会主义背景下,爱护公物被视为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集体财产的重要体现。破坏公物可能涉及法律责任,需赔偿或承担其他后果。
如需进一步了解法律细节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来源网页。
公物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分别是“八”和“示”。
该字的第一部分“八”是由两个横笔画组成,表示一个折弯的绳子。第二部分“示”由三个竖笔画组成,表示一个人手持物品而示意。
公物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季氏》篇中:“有子曰:‘公其令狐狸之尸’”。在这里,公物指的是公共事物,即属于公众的物品。
在繁体字中,公物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代汉字中,“公物”的写法与现代略有差别。在古代字典《说文解字》中,“公”的字形是由两个一字组成,表示众多人的集合。“物”的字形则由首、末两个示字组成,表示手中所持的物品。
1. 这些书籍是学校的公物,大家要爱护使用。
2. 公物的流失需要严肃追责,不能轻易放过。
公务、公道、公众、物品、物质
公共物品、社会财产
个人财产、私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