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干嘉学派的意思、干嘉学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干嘉学派的解释

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干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形成的以考据学为核心的学术流派,又称"朴学"或"汉学"。该学派主张"实事求是,无征不信",以训诂考据为主要研究方法,上承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下启近代实证学风,被视为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桥梁。

一、核心内涵 《汉语大词典》定义其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以考据为治学方法的学术流派"(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2版)。学派名称源自《清史稿·艺文志》"乾隆嘉庆之际,学者专事考据,谓之乾嘉之学"的记载(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清史稿》)。

二、学术特征

  1. 训诂考据:以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为代表,主张"训诂明则义理明",注重文字音韵研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被梁启超誉为"千七百年无此作"(来源: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2. 经世致用: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通过考据阐发哲学思想,提出"理存于欲"的命题(来源:国家图书馆藏戴震手稿影印本)。
  3. 文献整理:阮元主持校勘《十三经注疏》,王念孙《读书杂志》考订古籍讹误,形成系统校勘规范(来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首凡例)。

三、代表人物 吴派惠栋主张"汉经师说与经并行",皖派戴震强调"由字通词,由词通道",扬州学派焦循提出"执其两端用其中"的辩证方法(来源:赵尔巽《清史稿·儒林传》)。当代学者余英时在《论戴震与章学诚》中指出,乾嘉学派实为"儒学智识主义"的典型代表(来源:三联书店2000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干嘉学派”实际应为“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以考据学为核心的学术流派,又称“朴学”或“汉学”。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起源与背景

  1. 思想背景:受清朝文字狱高压政策影响,学者转向古籍考据以避祸。同时,部分学者反思宋明儒学空谈义理导致亡国的教训,主张回归汉代经学实证传统。
  2. 学术传承:源于明末清初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后发展为以考据为主的学派。

二、核心特点

  1. 研究方法:
    • 注重训诂考据,强调“无征不信”。
    • 校订经史典籍,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典章制度等。
  2. 学术分支:
    • 吴派:以惠栋为代表,侧重汉代经注辑佚。
    • 皖派:以戴震为首,注重文字音韵与义理结合。

三、主要贡献

  1. 文献整理:参与编纂《四库全书》,系统整理古籍。
  2. 学科拓展:将考据学应用于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如子部收录算书25部。

四、历史评价

注:部分资料中“干嘉”为“乾嘉”的误写(“乾”为乾隆年号正字)。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澳清百年之业暴抗兵舞不厌其繁长星赤口叱叫次列赐直匒匌冬服东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拂云箒高尘告论遘谗贵牲寒鴈黑白月黑名册鸿业远图华鳞黄泉之下宦骑溷乱九牧句婴勘误表扣抵狼顾老枭领扣领率庐第买船忙投急趁毛公马铁梅福奴婢女猫青磴穷山竭泽戎辔少内诜桂矢死无贰司春松畹谈微吐葩晩盖万马齐喑卫阙五更武家样污泥浊水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