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苞纳的意思、苞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苞纳的解释

包容。苞,通“ 包 ”。《晋书·慕容皝载记》:“主者奏以妖言犯上,致之于法,殿下慈弘苞纳,恕其大辟,犹削黜禁錮,不齿於朝。”《宋书·索虏传》:“顷诛讨蛮髦,事止畿服,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輒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苞纳(bāo n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包容容纳”,强调广泛接纳或包含事物。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包容容纳

    指广泛接纳不同的人、事或思想,体现海纳百川的胸怀。例如:“苞纳众流,方成其大。”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涵盖统括

    表示将多样内容统合于一体,如“此书苞纳古今学说”。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语义演变

三、使用场景

四、语体特征

属书面文言词,现代口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学术或文学文本。


注:因该词为古汉语词汇,现代权威在线词典收录有限,建议参考纸质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获取更详尽的释义与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苞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包容”,其中“苞”通假字“包”,表示包含、容纳,“纳”则有接受、容纳之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该词强调以宽厚态度接纳不同事物或意见,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例如《晋书·慕容皝载记》提到“慈弘苞纳”,指上位者以仁慈之心包容他人。

  2. 古籍例证

    • 《宋书·索虏传》用“苞纳”描述对逃亡者的收容:“辄便苞纳,待之若旧”,体现宽容待人的政治策略。
    • 在《晋书》案例中,主事者因“妖言犯上”欲治罪,而“苞纳”则展现了宽恕与包容的胸襟。
  3. 字义分解

    • 苞:原指花蕾外包裹的叶片,引申为包含、容纳,此处通“包”。
    • 纳:本义为接受、收容,如“采纳”“纳凉”,强调主动接纳的动作。
  4. 用法总结
    该词多用于描述上位者的德行或政策,体现对异己的宽容态度,属于书面化表达,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语境,可参考《晋书》《宋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按照八荒谤口绊拘八职不见棺材不落泪卜相撑眉努眼地险堆墔法船发贱放烟幕弹非夷凤袄封侯骨服日浮觞腹笑广骛纥干横街汇征呼啦啦家常里短家教建官基层井湄浄门警锡戢武亏紊帘视壁听筣笓罗帱骡子马架母家木竹凝质朴击剖辞千里蒓羹峭核人造棉汝南月旦鲨鼓势至丝肠锼啮踏圆添盐着醋梯林铜象透额罗完璧归赵限钱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