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ed outline(of a subject)] 概要或细则。如《本草纲目》
必须给予时间,必须有调查纲目,还必须口问手写,并同到会人展开讨论。——《 <农村调查>序言》
(1).大纲和细目。 汉 徐干 《中论·民数》:“是以先王制六乡六遂之法,所以维持其民而为之纲目也。”《南史·文学传·锺嵘》:“时 齐明帝 躬亲细务,纲目亦密。” 宋 司马光 《乞令校定<资治通鉴>所写稽古录札子》:“顾以年祀悠远,载籍浩博,非一日二日所能徧閲而周知:所宜提其纲目,撮其精英,然后可以见治乱存亡之大略也。” 明 汪道昆 《洛水悲》:“部中更有一段新词,名《洛神记》,小子略陈纲目,大家齐按宫商。”
(2).用作著作的名称。如: 宋 朱熹 《资治通鉴纲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
(3).犹法网;法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公干 以失敬罹罪, 文帝 问曰:‘卿何以不谨於文宪?’ 楨 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纲目不疏。’” 唐 张九龄 《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赏罚不正,枉直失措,陷於比周,隳我纲目。”
纲目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层含义,均体现“总领与细分”的核心概念:
指系统分类中总纲与细目的统称。
例:《现代汉语词典》定义:“纲目”即“大纲和细目”,用于指代“有系统的分类”[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在学术领域特指系统化分类结构,强调逻辑层级:
李时珍《本草纲目》书名即诠释该词:
此书成为系统分类的里程碑,印证“纲目”一词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辞典》]。
“纲目”本质是通过层级化分类实现秩序构建,兼具语言学、科学史及文化实践的三重价值。
“纲目”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具体如下:
大纲与细目
指事物的总体框架(纲)和详细条目(目),常用于著作或文本的结构设计。例如《本草纲目》以药物分类为纲、具体条目为目,系统整理药物知识。在学术或调查中,也指拟定提纲时需包含的概要及细则,如毛泽东提到的“调查纲目”。
著作名称的常见用法
历史上多部经典以“纲目”命名,如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编年体简写历史,李时珍《本草纲目》则系统归类药物,体现“纲举目张”的编纂逻辑。
生物学分类术语
在生物分类学中,“纲”和“目”是林耐分类法的重要层级(如哺乳纲、灵长目),体现从大类到细分的科学体系。
法度或制度的比喻
古汉语中可指法律或治理体系,如《世说新语》以“纲目不疏”形容法网严密。
“纲目”既指结构化的分类方法,也延伸至制度规范,其核心是通过层级划分实现系统性整理。
八灵抱宝怀珍床架春濑出探丛簇大夏大宥电报端劲敦素鹅车非数值应用封志拂拂娇改日告至公使钱宫沼恒産几案才见睹江郊检制楬木拘责口出狂言愧赧拉拉杂杂颣丝吝爱赁僦六符内朝官拟疏縏袠撇捩铺轨乾噎请旌起样趋炎赶热散茶垧外少吃俭用十四行诗顺服死生荣辱搜枯速末水天録体系唾駡晩笋危阽文科毋何物务向声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