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庶的意思、富庶的详细解释
富庶的解释
[be rich and populous] 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详细解释
《论语·子路》:“ 冉有 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后因以“富庶”指物资丰富,人口众多。亦单指物产丰富。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 元 胡助 《怀来道中》诗:“荒落久寧静,富庶或成市。” 杨朔 《赤道雪》:“想不到 坦噶尼喀 竟这样富庶,产金刚石、金子、银子,以及犀牛角、象牙等珍贵物品。”
词语分解
- 富的解释 富 ù 财产、财物多:富有。富足。富饶。富庶。富裕。富强。富豪。财富。富国强兵。 充裕,充足:富余。富态。富丽堂皇。 姓。 穷贫 笔画数:; 部首:宀; 笔顺编号:
- 庶的解释 庶 ù 众多:庶务。庶物。庶绩。富庶。 平民,百姓:庶民。庶人。黎庶。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庶子(妾生的儿子)。庶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庶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
专业解析
富庶,是一个形容词,用于描述某个地区或国家在物质资源、人口数量和经济繁荣程度方面都非常丰盛兴旺的状态。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相辅相成的层面:
-
物产丰富,经济繁荣 (富):
- 指土地肥沃,自然资源(如矿产、森林、水资源)储量充足。
- 指农业、工业、商业等各产业发达,能够产出大量的物质财富。
-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基础雄厚,财政充裕。
-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的释义,“富”在此处主要指“财产多(跟‘贫、穷’相对)”,引申为资源丰富、财力雄厚。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也指出,“富”的核心在于“财物丰饶”。
-
人口众多,民生兴旺 (庶):
- 指该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 指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 指社会整体呈现出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
-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庶”有“众多”之意(如“富庶”、“庶务”)。
- 《汉语大词典》同样强调“庶”表示“众多”,常用来形容人口或物产的繁多。
综合释义:
因此,“富庶”一词,综合了“富”(财物丰饶、资源充足)和“庶”(人口众多、民生兴旺)两方面的含义,形容的是一个地方不仅物质财富充盈、经济发达,而且人口繁盛、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富裕安康,整体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近义词与用法:
- 近义词: 繁荣、昌盛、兴旺、丰饶、丰裕、发达。
- 常用搭配: 富庶之地、富庶之乡、富庶的国家/地区、物产富庶、经济富庶。
- 示例: “江南地区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经济富庶,人口稠密。” “这个国家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变得非常富庶。”
网络扩展解释
“富庶”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来形容某个地区或国家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繁荣景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核心含义:既包含物质资源的丰饶(如粮食、矿产等),也强调人口稠密、生活富足。例如,唐代韩愈的诗句“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描绘了社会繁荣、交通繁忙的场景。
- 近义词:丰饶、富饶、富裕(提到“丰饶”是其近义词)。
2.词源与演变
- 源自《论语·子路》中孔子与冉有的对话。冉有问:“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答:“富之。”,意为人口繁盛后需进一步使其富裕,后演变为“富庶”一词。
- 唐代文献中频繁使用,如吕温《代百寮进农书表》提到“贺生灵于富庶”,体现对国泰民安的赞颂。
3.用法与例句
- 形容地区:如“江南是富庶之地”,指江南物产丰富、经济发达。
- 国际对比:现代用法中,可描述国家经济实力,如“坦噶尼喀富庶,产金刚石、黄金等”。
4.文化内涵
- 不仅指物质层面,还隐含社会安定、民生幸福,如韩愈诗句中“道途隘蹄轮”,侧面反映贸易繁荣、人口流动频繁。
5.反义词与对比
- 反义词为“贫瘠”“不毛”,常用于对比资源匮乏的地区。
总结来看,“富庶”兼具经济与人口的双重属性,是中华文化中衡量繁荣的重要概念,既见于古籍,也适用于现代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八石薄行敝车羸马碧云騢波士顿宠给重映疮痏触蛮初文此个翠篁存安村园诞欺断疑笃重反根蜂合豕突丐祠骨尘舞函塞花本淮王鷄狗荒閲狐骚臭江绿大敬惶敬上爱下尽礼击球极数坑儒谷空首布宼孽浪走劳方螺蛳蔓菁漫溃米狂溟极赧愧气割仁寿木荣齿神羊儿石碽説怿数棊诵吟素木牀特讯统天通资惋恻温风霞觥纤月些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