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役的意思、给役的详细解释
给役的解释
供应使役。《宋史·食货志上五》:“ 淳化 五年,始令诸县以第一等户为里正,第二等户为户长,勿冒名以给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夫人已復旧位;妾謫限未满,夫人请之天曹,暂使给役。”
词语分解
- 给的解释 给 (給) ě 交付,送与:给以。给予。送给。献给。 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给他一顿批评。 替,为:给大家帮忙。 被,表示遭受:房子给火烧掉了。 把,将:请你随手给门送上。 给 (給) ǐ 供应:供
- 役的解释 役 ì 服兵务,从军:从役。现役。 战事:战役。 服劳力之事:劳役。徭役。 使唤:役使。奴役。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笔画数:; 部首: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给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供应使役”,即提供劳动力或服务。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 词义:指为特定事务或需求提供人力或劳役服务。例如官府征调百姓承担徭役,或暂时派遣人员完成某项差事。
- 读音:根据权威词典(如汉典)标注,读作gěi yì(注音:ㄍㄟˇ ㄧˋ)。
2.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 宋代户籍制度:
《宋史·食货志上五》记载:“淳化五年,始令诸县以第一等户为里正,第二等户为户长,勿冒名以给役。”
此处指官府按户等分配差役,防止冒名顶替,体现“给役”在行政制度中的应用。
- 清代文学中的引申:
蒲松龄《聊斋志异·甄后》中描述:“妾謫限未满,夫人请之天曹,暂使给役。”
此处将“给役”用于神话叙事,指代被暂时派遣服侍他人,体现词义的文学扩展。
3.单字拆解
- 给(gěi/jǐ):
- 读“gěi”时,表交付、替、被等意;
- 读“jǐ”时,侧重“供应”(如“供给”)。在“给役”中更接近后者含义。
- 役(yì):
指劳役、差事,或驱使他人劳动的行为。
4.现代适用性
此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指向(如行政征调或临时派遣)。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宋史》或《聊斋志异》相关篇章。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给役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给役(gěi yì)是指受雇或被迫为他人工作的人。一般指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雇佣农民从事农活或为其提供其他服务,以供养自己生活或为其赚取更多财富。
拆分部首和笔画:
给(gěi)的部首是纟(sī),拆分为三个笔画。
役(yì)的部首是彳(chì),拆分为五个笔画。
来源:
给役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地主阶级是占有土地的统治者,他们依靠雇佣或强迫农民为他们服务以获取利益。
繁体:
给役的繁体字为「給役」。
古时候汉字写法:
给役在古时的汉字写法是「給役」。
例句:
1. 农民为地主做给役,换得了一些米粮。
2. 在古代封建时期,人们常常被迫从事给役工作。
组词:
给职、给养、给饭、给工
近义词:
奴隶、仆人、佣人、耕作者
反义词:
主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