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薄无知或浮薄轻佻的人。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然而信有未孚,理有未至,曾无耻格,益用凋刓,小则综覈之权见侵於下辈,大则枢机之重旁挠於薄徒。” 唐 林宽 《曲江》诗:“倾国妖姬云鬢重,薄徒公子雪衫轻。”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没用处》:“奈何近世薄徒,自为岸谷,以含毫纸墨为末事,以察言守分为名流。”
“薄徒”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指浅薄无知或浮薄轻佻的人
这一含义在古籍中较为常见,例如唐代元稹的《戒励风俗德音》中提到“大则枢机之重旁挠於薄徒”,林宽《曲江》诗中也有“薄徒公子雪衫轻”的描述()。现代词典如汉典、查字典等均沿用此释义,形容人的品行不端或轻浮。
成语:指对帮助自己的人心存怀疑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归为成语,解释为“不信任他人意图或动机”。但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是现代引申义。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例如批评某人“薄徒无行”,或形容群体“薄徒之辈难成大事”。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现代词典及语言学分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文献原文。
薄徒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指的是文化修养浅薄的人。下面是关于薄徒的相关信息:
薄徒的拆分部首是艸(草字头部首),它由11个笔画组成。
薄徒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模糊,可能是古代文人用来形容不具备深厚文化修养的人。
薄徒的繁体字为薄徒。
在古代,薄徒的写法和现代基本相同。
他对于文学知识了解太少,真是个薄徒。
薄学(指学识浅薄)、薄才(指才华不足)等。
浅薄、淡泊、文化低下。
博学、渊博、博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