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府倅的意思、府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府倅的解释

知府的佐贰官,如同知、通判。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三司副使曰簉,通判曰倅……簉、倅皆副贰之称。”《清史稿·礼志十》:“州、县教职见督抚,仪如佐贰见司道,不迎送。见知府,迎送屏门外。见府倅,迎送堂檐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府倅是古代中国官制中的特定称谓,指州府一级行政机构中的副职官员。其词源可追溯至宋代,“倅”原意为“副贰”,与“府”结合后专指辅佐知府处理政务的僚属。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府倅在地方行政体系中承担辅助决策、文书管理及司法协理等职责,常见于宋、元、明三代的职官记录。例如在《宋史·职官志》中记载:“州府置倅贰,以分知府之劳”,说明其职能定位为减轻主官行政压力。该职位的品级与权限因朝代而异,如明代府倅多由正六品官员担任,主要负责赋税征收与刑狱复核。关于该词的具体用法,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纂的《中国历代职官辞典》中“地方行政副职”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府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因语境不同存在两种解释,具体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官员家属或亲信
    由“府”(官府/权贵家庭)和“倅”(家属/亲信)组成,泛指依附于官员或权贵的亲属、亲信。这类人常借助权势获取利益,并在政治或社会活动中发挥作用。
    例句:古代官场中,“府倅”常被诟病为特权阶层。

  2. 古代官职的副职
    在宋代文献中,“倅”特指地方官的副职,如知府的佐贰官(同知、通判等)。《宾退录》记载:“通判曰倅……倅皆副贰之称”,说明其作为辅助主官的职位属性。

二、用法差异

三、来源说明

两种解释分别源自不同文献: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宾退录》等古籍,或权威历史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媕浅扁担星避易不肯侈缋赤邑代嬗雕橑断讫轭缚法云地飞过海工气怪气官禁珪珙鼓吏和惬皇储幻劫奸咎嘉庆诘论寄田九轮九尾禽玑璿窥鼎利害得失梨花雨流叹闾伍履险模态推理暮商脑幕雱雱盘逸襻舆千张且是清霜辁朴仁士色气梢当沈阳市收结书版戍城疏惰水网邃丽苏小小童謡怢慄拖涎土思香童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