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浮杯的意思、浮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浮杯的解释

(1).古代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会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飘浮,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叫做“浮杯”,也叫“流觴”。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诗:“必有南游山水兴, 汉江 平稳好浮杯。”

(2).罚饮满杯酒;满饮。《文选·潘岳<闲居赋>》:“浮杯乐饮,丝竹駢罗。” 李善 注:“《説苑》曰:‘ 公承不仁 举大白浮君。’《广雅》曰:‘浮,罚也。’” 唐 恒超 《辞郡守李公恩命》诗:“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宋 王禹偁 《寄赞宁上人》诗:“若念重瞳欲相见,未妨西上一浮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浮杯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化意象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1. 字面本义

    指漂浮于水面的酒杯。古代文人雅士常在春日聚会时,将盛酒的杯子(羽觞)置于蜿蜒的溪流中,任其顺水漂流。参与者沿溪而坐,酒杯停驻于谁面前,谁即取饮赋诗。这一活动称为“曲水流觞”,是上巳节的重要习俗。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6卷)对“浮杯”的释义为“谓饮酒”。

  2. 文化引申义

    因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记载“引以为流觞曲水”的雅集典故,“浮杯”成为文人风雅与自然意趣的象征。后世诗词常借此意象寄托闲适之情或时光流逝之思,如唐代白居易诗云“醉伴浮杯酒”。

    来源:《中国典故大辞典》收录“曲水流觞”条目,详述其文化渊源。

文化关联参考:

“曲水流觞”习俗可追溯至周代祓禊仪式,汉魏后逐渐演变为文人诗酒活动,至唐代仍盛行。其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诗酒风流的审美情趣。

来源:《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上巳节篇》

网络扩展解释

“浮杯”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古代上巳节习俗(主流含义)

指三月上巳节时,人们在水渠上游放置酒杯任其漂流,酒杯停在谁面前,谁便取饮,又称“流觞”。这一活动常见于文人雅集,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描述的“曲水流觞”场景。
例证:


二、罚饮或满饮(引申含义)

指罚饮满杯酒或畅饮,常见于古代宴饮场景。
例证:


三、文学中的隐喻(少数用法)

极少数文献(如、2)提到“浮杯”象征人生短暂、珍惜时光,但此用法较罕见,可能与“浮云”“流水”等意象混淆有关,需谨慎考据。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上下文判断词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选》《全唐诗》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们百堵白坿伴侣宝子皕宋勃逆不硋出言吐语待补戴发含齿诞章低摧丢魂丧胆冯迟风篷浮笔浪墨感恩节勾死人痼癖海寓寒暄噷动核选澴流货籍驾鼓降陟矫捷嶕峣枯淡累心绿油油麰麦睦睦黏结辇路昵幸叛戾袍杖譬则樵妇清韶入户沙鸥圣业申画石廪室内江流使旃手简硕惠笋枯贪天之功填帖通连图计晚炬乡账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