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杯的意思、浮杯的详细解释
浮杯的解释
(1).古代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会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飘浮,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叫做“浮杯”,也叫“流觴”。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诗:“必有南游山水兴, 汉江 平稳好浮杯。”
(2).罚饮满杯酒;满饮。《文选·潘岳<闲居赋>》:“浮杯乐饮,丝竹駢罗。” 李善 注:“《説苑》曰:‘ 公承不仁 举大白浮君。’《广雅》曰:‘浮,罚也。’” 唐 恒超 《辞郡守李公恩命》诗:“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宋 王禹偁 《寄赞宁上人》诗:“若念重瞳欲相见,未妨西上一浮杯。”
词语分解
- 浮的解释 浮 ú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浮桥。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表面的:浮皮儿。浮土。浮雕。 空虚,不切实:浮夸。浮华。 不沉静,不沉着:轻浮。浮躁。 暂时的:浮记。浮支。 可
- 杯的解释 杯 ē 盛酒、水、茶等的器皿:杯子。杯盘狼藉。杯中物(指酒)。 杯状的锦标:奖杯。杯赛。夺杯。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浮杯”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古代上巳节习俗(主流含义)
指三月上巳节时,人们在水渠上游放置酒杯任其漂流,酒杯停在谁面前,谁便取饮,又称“流觞”。这一活动常见于文人雅集,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描述的“曲水流觞”场景。
例证:
- 唐代孟浩然《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 五代齐己《答无愿上人书》:“汉江平稳好浮杯。”
二、罚饮或满饮(引申含义)
指罚饮满杯酒或畅饮,常见于古代宴饮场景。
例证:
- 潘岳《闲居赋》:“浮杯乐饮,丝竹骈罗。”
- 宋代王禹偁《寄赞宁上人》:“未妨西上一浮杯。”
三、文学中的隐喻(少数用法)
极少数文献(如、2)提到“浮杯”象征人生短暂、珍惜时光,但此用法较罕见,可能与“浮云”“流水”等意象混淆有关,需谨慎考据。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上下文判断词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选》《全唐诗》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浮杯》这个词是指杯子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水部,右边是卜部。水部表示与水有关的意思,卜部表示卜筮的意思。根据笔画计算,浮杯共有11笔。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卜筮文化,当时人们相信通过卜筮可以预测吉凶以及寻求答案。在繁体字中,浮杯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浮杯的字形有所不同,但基本保持了现代的形态。一个例句可以是:“湖面上浮杯不禁使人陷入遐想。”关于组词,可以有浮杯盛宴、浮杯浪迹等。与浮杯近义的词可以是漂浮的杯子、浮漂、浮器等。反义词可以是沉杯、沉醉等。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