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疾邪的意思、愤世疾邪的详细解释
愤世疾邪的解释
犹愤世嫉俗。 唐 韩愈 《杂说》之三:“怪神之事, 孔子 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疾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宋 杨万里 《四印室长句效刘信夫作呈信夫》:“愤世疾邪聊尔耳,未必 崔君 真鹤言。” 明 刘基 《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 东方生 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
词语分解
- 愤世的解释 愤恨世事的不平。《汉书·邹阳传》:“今人主沉諂諛之辞,牵帷廧之制,使不羈之士与牛驥同皁,此 鲍焦 所以愤於世也。” 唐 韩愈 《后汉三贤赞》之二:“愤世著论,《潜夫》是名。” 王横 《哭子美》诗:“
- 邪的解释 邪 é 不正当,不正派: * (?)。邪念。邪说。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恘 )邪。 妖异怪诞:邪魔。邪术。 古同“斜”。 正 邪 á 古同“玡”,琅玡
网络扩展解释
“愤世疾邪”是一个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该成语意为“痛恨黑暗的社会现状和邪恶势力”,与“愤世嫉俗”同义。核心情感是对社会不公、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常表现为对现实的批判态度。
-
词源与出处
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的《杂说》之三:“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疾邪而作之。”。明代刘基《卖柑者言》中也有应用:“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
-
语法与结构
属于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或宾语(如“他愤世疾邪的态度”)。近义词包括“愤世嫉俗”“愤时嫉俗”,反义词则如“随波逐流”。
-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文人、思想家等对社会的批判态度。例如描述韩愈、刘基等古代文人通过文章揭露社会弊病的行为。
-
情感色彩
含褒义倾向,强调对正义的坚守,但也可能隐含过度偏激的意味,需结合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汉典、刘基《卖柑者言》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愤世疾邪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组,形容对社会不满、憎恶邪恶之心理状态。下面按要求依次解释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并给出一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愤世疾邪》由3个汉字组成。其中,愤的部首是心,疾的部首是疒,邪的部首是辶。各字的笔画分别为:愤(心6画)、世(一4画)、疾(疒10画)、邪(辶7画)。
来源和繁体:
《愤世疾邪》这个词组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世说新语•文学》。它的繁体字写法为「憤世疾邪」。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憤」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愤」字的左边多一个「心」字旁,表示这个词的本义是与心相关的情绪反应。
例句:
1. 他对社会的不公感到非常愤世疾邪。
2. 她开始愤世疾邪,并展开了一场改革运动。
组词:
愤世、世疾、疾邪、怒视世俗
近义词:
厌世、憎世、憎恶
反义词:
和平、乐观、宽容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