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愤世疾邪的意思、愤世疾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愤世疾邪的解释

犹愤世嫉俗。 唐 韩愈 《杂说》之三:“怪神之事, 孔子 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疾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宋 杨万里 《四印室长句效刘信夫作呈信夫》:“愤世疾邪聊尔耳,未必 崔君 真鹤言。” 明 刘基 《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 东方生 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愤世疾邪"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批判色彩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对世俗风气和邪恶现象怀有强烈的不满与憎恶。该词最早见于唐代韩愈《杂说》"将愤世疾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后成为文人批判现实的常用表达。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可拆解为两部分:"愤世"指对社会现状的愤慨,"疾邪"则强调对邪恶事物的痛恨,二者共同构成对不公现象的激烈批判。

从语义演变角度分析,《现代汉语词典》指出该词在近代文学中常被用于描述知识分子对封建礼教或社会腐败的抵触情绪,例如鲁迅在杂文中多次借用类似语境批判国民劣根性。其使用场景多出现在政论文章或批判性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中也保留着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道德谴责的修辞功能。

在语法结构方面,该成语属于并列式复合词。据《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考证,"愤"与"疾"均作动词使用,前者表情绪宣泄,后者含主动对抗之意;"世"与"邪"作为宾语,分别指代社会整体和具体恶行,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批判维度。这种双重否定结构强化了话语的批判力度,体现了汉语成语精炼表意的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愤世疾邪”是一个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成语意为“痛恨黑暗的社会现状和邪恶势力”,与“愤世嫉俗”同义。核心情感是对社会不公、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常表现为对现实的批判态度。

  2. 词源与出处
    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的《杂说》之三:“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疾邪而作之。”。明代刘基《卖柑者言》中也有应用:“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

  3. 语法与结构
    属于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或宾语(如“他愤世疾邪的态度”)。近义词包括“愤世嫉俗”“愤时嫉俗”,反义词则如“随波逐流”。

  4.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文人、思想家等对社会的批判态度。例如描述韩愈、刘基等古代文人通过文章揭露社会弊病的行为。

  5. 情感色彩
    含褒义倾向,强调对正义的坚守,但也可能隐含过度偏激的意味,需结合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汉典、刘基《卖柑者言》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辩道鄙野伯夷叔齐抪扈菜肴噆味孱孱酲醉触手生春刺棹嵯峨动情豆瓣蕃茂風流債冯尸俘获膏晷侊饭宫旆黑旋风话资洄纠回言笳鼓人江讴将相和江洋大盗监解简信继天立极究习积阴孔穴侉比狂攘老是临检卖阙蛮民明密摩诃震旦霈霈平庸趫夫泉漏曲度曲轸睿命赛因设方申送耍逗说山四学士渥盛涎眉邓眼弦刃小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