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跋扈的意思、飞扬跋扈的详细解释
飞扬跋扈的解释
[become powerful and intransigent;be arrogant and domineering] 鸷鸟飞扬,大鱼跋扈。喻指意气举动骄横放肆
像旧时的军阀一样飞扬跋扈
详细解释
(1).谓意气举动,越出常轨,不受约束。《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 景 ( 侯景 )专制 河 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唐 杜甫 《赠李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金 田紫芝 《冥鸿亭下第后作》诗:“眼底功名一物无,飞扬跋扈竟何如!”
(2).骄横放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飞扬跋扈,狗脸生六月之霜;隳突叫号,虎威断九衢之路。” ********* 《国民之薪胆》:“闻 小幡氏 尤为蛮暴,其飞扬跋扈之状,咄咄逼人。” 秦牧 《艺海拾贝·<爱友·诤友>》:“因此,他们对于飞扬跋扈,意气骄横,傲视一切,鄙薄群伦那一套花样缺乏兴趣。”
词语分解
- 飞扬的解释 飞舞;飘扬尘土飞扬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清; 袁枚《祭妹文》详细解释.放纵。《庄子·天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 宋 陆游 《南唐书·周邺传》:“暴猛狠戾,常蓄飞扬之志。” 鲁迅
- 跋扈的解释 专横暴戾此跋扈将军也。;;《后汉书;梁冀传》龙钟阁部啼梅岭,跋扈将军噪 武昌。;; 孔尚任《桃花扇》专横跋扈详细解释.骄横, *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横行邑里,跋扈城国。”
网络扩展解释
“飞扬跋扈”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多指人仗势欺人或行为放纵不羁。该词原指意气举动洒脱不受约束,后逐渐演变为贬义。
二、词源与演变
- 出处:
- 最早见于《北史·齐高祖纪》,记载侯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 唐代杜甫《赠李白》诗“飞扬跋扈为谁雄”进一步传播此词。
- 原义与新义:
- 原指“鸷鸟飞扬,大鱼跋扈”,比喻意气风发、不受拘束(中性或褒义)。
- 后演变为形容人骄纵蛮横(贬义)。
三、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例如:“他仗势飞扬跋扈,最终自食恶果”。
- 近义词:盛气凌人、专横跋扈。
- 反义词:平易近人、谦逊有礼。
四、文化内涵
- 该词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谦逊品格的重视,从“护卫”本义的“扈”演变为贬义,印证了“满招损,谦受益”的哲理。
五、注意事项
- 读音:“扈”读作hù,四声,易误读为yì。
- 语境:现代多用于批评权势者或蛮横者,如“领导不可飞扬跋扈”。
以上解析综合了成语的语义演变、文化背景及实际用法,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北史》或杜甫诗集。
网络扩展解释二
飞扬跋扈这个词是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自负、狂妄、傲慢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飞”是风的意思,表示迅速高傲地行动;“扬”表示高举,表现出张扬的姿态。这个词一共有8个笔画。
《飞扬跋扈》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汉字的字形和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例如,“跋”字在古代的写法中会使用“⻜”作为部首,表示了行走、奔跑的意思。这种写法更直接地体现了“飞扬跋扈”的含义。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在聚会上表现得十分飞扬跋扈,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飞扬跋扈还可以通过组词来进一步扩展其语义。例如:“飞扬”可以搭配“才华”、“气势”等词,表示一个人才华横溢或者表现出强大的气势;而“跋扈”可以搭配“行为”、“态度”等词,表示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傲慢、不顾他人的感受。
与飞扬跋扈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等,反义词可以是“谦逊”、“谨慎”等。
希望以上内容满足您的要求。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我很乐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