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肥缺的意思、肥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肥缺的解释

[lucrative post] 旧指收入多的官职

详细解释

指收入多或便于贪污牟利的职务。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段灵》:“一跟役,曰 段灵 者,干练巧猾,得 朱 欢。言必从,行必果。凡肥缺优差説项过付之事,悉听 段 命。” 茅盾 《子夜》八:“满化了一万八千元,是一个税局长了,据说是肥缺。” 许地山 《人非人》:“果然,不用上课,也不用考试,一张************便到手了。另外还安置她一个肥缺。” ********* 《她是一个弱女子》二:“在幕中住了一年,他又因老友的荐挽,居然得着了一个 扬州 知府的肥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肥缺”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形容报酬优厚或便于牟利的职位,尤其指旧时官职中收入丰厚的岗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传统定义
    指收入多或便于贪污的职务,常见于旧时官场。例如清代文献中提到“金杞县,银太康”,形容河南杞县知县每年收入可达十万两银子,被视为典型的“肥缺”。

  2. 现代延伸
    广义上也可指工作轻松但报酬丰厚的职位,例如某些明星代言、高薪闲职等,但需注意这类用法常带有讽刺或批判色彩。


二、历史与文学例证

  1. 历史背景
    清代官员常通过“捐官”获取肥缺,如《游梁琐记》中段灵通过贿赂谋得税局长职位,此类岗位因灰色收入多被称为肥缺。

  2. 文学作品

    • 茅盾《子夜》:“满化了一万八千元,是一个税局长了,据说是肥缺。”
    • 许地山《人非人》用肥缺暗喻权力腐败。

三、社会影响与争议

  1. 公平性问题
    古代官场将职位分为“肥缺”与“苦缺”,现代社会中类似现象仍存在,例如某些岗位因资源分配不均形成隐形利益链。

  2. 警示意义
    该词常用于揭露权力寻租或制度漏洞,如西城区人事局曾以“肥缺”比喻特权岗位,强调需警惕腐败滋生。


四、总结

“肥缺”一词承载了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批判色彩,既反映传统官僚体制的弊端,也映射现代社会的资源分配问题。使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描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肥缺一词的意思是指在工作或职位上享有高额薪水但缺乏真正能力或熟练技能的人。肥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职位或岗位本身,指的是这个职位很容易得到、待遇丰厚,但又没有太多实际工作内容。 肥缺一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肉部和页部,拆分后的部首分别为⺼和⺋,总共的笔画数为10。 肥缺一词的来源并不确切,但它最早出现在八十年代中国的工作单位中,当时一些单位从事工贸出口业务,由于资金充足,聘请了一些没有实际能力的人担任中层或高层职位,这些人在工作中没有太多的实际任务,但工资待遇确实非常高。这种现象被称为“肥缺”。 肥缺一词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和简体中文相同,没有区别。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不同,但肥缺一词并没有古代的使用记录,因此无法提供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靠着肥缺得到了这个职位,但他没有实际能力去完成工作。 与肥缺相关的一些组词有:肥缺文化、肥缺职位等。 肥缺的近义词可以是:闲职、空头职位。 肥缺的反义词可以是:真本事、能力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